方俗词义为何难以解释?
方俗词义的训释往往困难,原因:
(1)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如:古书“踏逐”难以理解,查《武林旧事》知指“推荐”、“介绍”。
(2)记录当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很多写法,错别字不少,涉及方音时,韵书难以依据,如“们”写作“懑”、“门”、“每”,“这”写作“者、遮”,一字有多个写法。除了误写,还有有意别写的。如“巨毒”本应为“巨阙”(良剑名),由于押韵而改写等。
(3)中古、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词序不固定,出现不规则的缩语,使人难以定词确义。如“张主”即“主张”、“做脚”是“做手脚”的缩语等。
(4)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从少数民族语的古代文献中去找对音的词,如:“牙不”写作“哑步”,蒙古语指走,“雅鲁“契丹语指“拜贺行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