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案例1500kV输变电工程 【素材】 某500kV输变电工程由500kV变电所及500kV同塔双回、π接送电线路组成,线路全长2x91.3km。其中,500kV送电线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某电厂起至500kV变电所止,线路路径长度2x37.5km;另一部分由W甲、乙线双“π“入500kV变电所,线路路径长度2x53.8km。线路跨越2条河流。变电所建设地点位于某市高岭镇飞云寨村境内。工程静态投资76000万元。线路工程永久占地9.14hm2,临时占地155.62hm2;变电所永久占地9.93hm2,临时占地2.7hm2。初步分析表明,该项目环境敏感点为社会关注区之一的人口密集区,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和变电所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村屯、有人员活动地带以及排水受纳地表水体——某河流。 【问题】 1.简述该项目的评价重点。 2.简述该项目的评价范围。 3.输变电项目特有的评价因子有哪些? 4.论述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5.如果预测项目运营将对人口密集区内居民产生不利影响,该如何采取措施?
1.简述该项目的评价重点。 答:以工程分析、施工期影响、电磁环境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为评价工作的重点。具体为: (1)工程施工期的土地利用和拆迁安置; (2)工程运营期工频电场及磁场、噪声、无线电干扰的环境影响; (3)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可比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最佳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2.简述该项目的评价范围。 答:(1)噪声。变电所: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围墙外1m,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半径100m的敏感区和附近居民区。 线路:边相导线两侧50m带状区域范围内。 (2)工频电磁场。变电所评价范围为以变电所为中心、500m以内。 输电线路评价范围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其中送电线路走廊为线路两侧边导线投影外各20m的区域。 (3)无线电干扰。输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范围内。变电所围墙外2000m的区域。 (4)生态环境。输电线路和变电所周围500m范围。 (5)水土保持。主要输电线路和变电所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等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3.输变电项目特有的评价因子有哪些? 答: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的评价属于常规评价,评价因子与一般项目类似,输变电项目的特征评价因子有: (1)电磁辐射:工频电磁场强度; (2)无线电干扰:0.5MHz的无线电干扰; (3)生态环境:植被特征与覆盖; (4)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4.论述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答:(1)送电线路环境影响施工期: ①临时占地将使部分农作物、果树、高大乔木等遭到短期损坏。 ②材料、设备、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和扬尘。 ③修筑施工道路扰动现有地貌,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产生扬尘。 ④塔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扰动现有地貌,造成一定量水土流失、扬尘、固废和机械噪声。 ⑤土建时的混凝土搅拌及基础打桩等产生噪声。 ⑥施工现场人员居住场所搭建临时生活取暖炉灶,产生环境空气污染。 ⑦人员及车辆进出等将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影响。 运营期: ①工程沿线拆迁房屋、砍伐森林、改变局部自然环境。 ②土地的占用,改变了原有土地功能。 ③输电线路下方及附近存在的电磁场对人、畜和动植物产生影响。 ④输电线路干扰波对邻近有线和无线电装置产生影响。 ⑤高压线路电晕可听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变电所环境影响。 施工期:由于地表的开挖、工程车辆的行驶、施工人员生活等,施工区域将产生水土流失、粉尘、噪声、弃土(渣)、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等,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 ①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变电所内高压线以及电气设备附近,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较强的电磁场;变电所内500kV电气设备、导线、金具绝缘子串亦可能产生局部电晕放电,从而产生无线电干扰,通过出线、顺导线方向以及沿空间垂直方向向变电所外传播高频干扰波。 ②废水:变电所值班日常生活污水。 ③固废:变电所值班日常生活垃圾。事故时的废变压器油属于危废,必须交由有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理。 ④噪声:变电所内断路器、电抗器、变压器、火花及电晕等产生较高的连续电磁性和机械性噪声。 5.如果预测项目运营将对人口密集区内居民产生不利影响,该如何采取措施? 答:如果预测项目运营将对人口密集区内居民产生不利影响,一般采用如下三种措施之一或者是三种措施结合使用。 (1)线路避让摆动。当线路经过地区有较大村庄或通过居民密集区时,线路应尽量摆动避开。 (2)抬高线位方法。当线路周边为居民密集区或村庄房屋较集中时,可采用抬高线位方法,尽量减少拆迁移民。 (3)拆迁方法。当线路周边房屋较少或房屋建设质量较差时,宜采用拆迁方法。此时应给出拆迁的户数、拆迁后最近建筑距边导线的距离及工频电场预测值。 由于该项目线路经过居民密集区,建议采用前两种措施。 【考点分析】 1.简述该项目的评价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5)确定评价重点”。 举一反三: 本案例项目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施工期线路假设涉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和居民的拆迁安置,因此施工期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属于重点评价内容之一;同时,线型工程再选址、选线期的比选和运营后的环保措施亦为重点之一。由于在输电线 路和变电所项目附近,运营期将存在较复杂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强,因此,该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要重点做好这三项电磁环境指标的评价工作。具体工作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根据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和工程环境特点确定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第二步是对电磁环境三项指标进行预测。根据模式计算和类比监测结果,三项电磁环境指标中,环境制约因素是工频电场。 第三步是根据预测计算结果(包括参照类比监测值),对具体的村庄或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进行评价,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线路工频电磁场评价应针对敏感目标按评价程序进行。应重点说明各敏感目标的户数、人数,环境特征(地形特征及建筑物类型等)及与本工程之间的关系(方位、距离、高差等)。明确拆迁居民房是工程拆迁还是环保拆迁(在边导线5m以外仍超过工频电场4kV/m标准的拆迁房屋属环保拆迁),还应明确预测环保拆迁的户数、拆迁后距线路最近的一户居民与线路的距离及工频电场预测值。这些内容是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超高压与特高压输电建设项目将会增多,输电线路同周边群众的关系尤要关注。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的影响预测评价应是项目评价的重点,需按评价程序进行。 2.简述该项目的评价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 举一反三: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種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其中送电线路走廊为线路两侧边导线投影外各20m的区域。 3.输变电项目特有的评价因子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4.论述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5.如果预测项目运营将对人口密集区内居民产生不利影响,该如何采取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输变电项目选线、选址、选型一般遵照如下原则进行: 选线:输变电线路路径应避开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城镇规划区、机场、军事目标、集中居民区及无线电收信台等重点保护目标。 选址:变电所、开关站选址要尽量少占农田、远离村镇,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等。 选型:设备选型应考虑采用低噪声及降低无线电干扰的主变压器、电感器、风机等设备;杆塔选型应做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