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的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非常火爆,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获得总冠军,中国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从参赛者到主持人以及嘉宾都给我们全新的感受,以此为话题,写一遍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创新传承方式 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一位跨越千年从古时走到今日的神圣使者。它有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唯美,也有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刚健气魄;有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神话故事,也有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历史传奇;有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的春花秋月,也有着“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民俗民意;有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入髓相思,也有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爱国豪情……它承载了中国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了中国千年来的万象更新。然而,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现代科学技术被依赖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今天。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日渐式微。 恰在此时,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诗词大会却如冬夜里破云而出的一轮明月,光之所及,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不再沉寂。中国诗词大会以全新的表达方式给世人以全新的视听感受,以全新的宣传方式为中国优秀诗词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接班人。由此及彼,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理当效仿,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真正实现传承方式的创新,还需要多方的支持与配合。 创新传承方式,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作为文化管理者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政府在创新文化传承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应为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提供动力和方向。比如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和科技的提升,致力于形成一批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园区和品牌。在此期间.湖南广播电视台响应并精心打造了“小戏骨”系列,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新演绎,引发观众热议。无形中传播了传统文化并且挖掘出了一个产业“富矿”。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创新传承方式,企业应发挥主力作用。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力军。随着具有创新性的传统文化节目的增多,传统文化创新一度引发热议。但部分企业却利用传统文化这一热点.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博人眼球,实际上做的却是传播糟粕、谋求不正当利益的“腌臜事”。这样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是阻碍了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而与之相反,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则通过合理挖掘、创新利用传统文化故事、元素,获得了良好口碑与票房成绩,透过新途径、新方式,让大众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这位老朋友。这也正是创新文化传承的魅力所在。各文化企业应首先端正态度。而后结合实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再绽妍丽之花。创新传承方式,群众应发挥支持作用。如今,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也都是文化的消费者和受益者。如果人人都能尊重、热爱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自觉支持积极、健康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抵制粗俗、鄙陋的传承方式,那么就能刺激企业创新传承方式,多策划一些诸如《百家讲坛》《养生堂》《舌尖上的中国》的影视节目或“书法比赛”“刺绣技法交流”一类的民间活动,少一些哗众取宠的、败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名声的“四不像”。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应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当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汇聚为力量时,往往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仅由诗词文化一角,便可窥知这个道理。身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未来。我们必须担起这一份责任,从创新传承方式做起,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持全新的姿态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未来齐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