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
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是补体被激活后最终效应的检测方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的整体功能。由于补体活化途径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激活物可活化不同的补体途径。临床上常选择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CH50来测定血清总补体活性。
其测定原理:绵羊红细胞与相应抗体(溶血素)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补体,导致绵羊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细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在特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的程度与补体的活性呈正相关。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含量为横坐标,可见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含量的变化敏威度下降,形成一特殊的S形曲线。S形曲线在30-70%之间的斜度最陡,几乎成一直线,补体量的细微变化就会引起溶血程度的明显改变,故取50%溶血作为判断终点。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