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观察学习理论,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理论对攻击性的形成具有良好的解释性。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性反应。如果攻击性是采用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达,如打球、射击等就会得到或年人的奖励;如果是社会不允许的方式,如打人、破坏等,就会受到批评、惩罚等,所以儿童在观察攻击的模式时,会注意什么样的攻击行为会被强化。凡是得到强化的模式便会增强模仿、(3分)
(2)对于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班杜拉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当个体有攻击倾向时,任何一种悄绪状态的唤醒都可能触发攻击性行为;
第二,情绪状态的唤醒具有诱发攻击性的可能,情绪状态的减弱也有助于降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
第三,接触或观察到的攻击性行为能增加观察者的攻击倾向。另外,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还受家庭、社区文化氛围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影响。(3分)
(3)教育建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