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在家庭当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儿童喜欢穿大人的衣服,学大人说话或走路的方式,当成人说:你还是个小孩子,这件事情你不能做,等你长大了,オ可以哦!小朋友这时会说:我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要老是把我当作小孩子看。
案例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儿童在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时,都倾向于选择医生这个角色,他们把自己生病时,医生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同样施加到游戏小伙伴或娃娃玩具身上。
问题:(1)阐述以上案例属于精神分析学派中谁的理论观点?(2分)
(2)结合该理论阐述其应用价值。(8分)
(1)以上案例属于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该理论表明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惟乐原则”的驱使。
(2)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的理论,源自弗洛伊德的思想,要了解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思想,首先必须了解他的人格构成学说,他认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应用价值:
① 弗洛伊德提出的成为大人,做大人所能做的事情的游戏动机的观点,就为人们所广泛应用,特别是由于精神分析学派考察了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游戏形式背后的情绪情感困惑与危机的主题,所以其游戏发展阶段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情感为主线的游戏发展理论。
② 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创设一个安全的氛围,实现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③ 儿童的本我在现实中常受到超我的挫败。所以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到比如恐惧、伤心、愤怒等痛苦情绪。我们可以让儿童在游戏中,通过重复那些痛苦体验的创伤性事件的各个环节,使原本痛苦的体验转化为愉快的体验。
(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