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恩格尔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情况。
我国改革以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也大致符合这一趋势。(1)从城镇来看。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比重在80年代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①收入水平较低时,收入的提高所带来的需求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把注意力投向更高层次的要求上。需求变化的这种规律表现在消费结构的变化上,即食品等生活必需的消费支出比重会逐渐下降,而耐用消费品及文化、娱乐、旅游、劳务支出比重会逐渐上升。但是另外一方面,在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同时,不同需求层次的内部也在不断深化发展。收入水平较低时(具体说就是小康水平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展,人们较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如服务)往往受到收入水平的很大限制,因而消费水平的提高更主要地表现在低层次需要的深度发展上。这种食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质量的提高就会使得食品支出有较大的增长,甚至快于其他支出的增长,从而食品支出会有所上升。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人民消费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与之相伴的,不是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而是恩格尔系数的上升。②体制原因造成的消费领域狭窄。体制改革的启动带来居民收入的幅度提高,尤其改革初期带有还账性质的收入增长,甚至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但同时,改革刚刚启动,与居民消费关系密切的各种体制尚未触及,居民消费中大量政府补贴的存在,但增长的收入主要集中于食品消费。这也正是食品支出比重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2)从农村来看。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比重则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大幅度的下降,固然与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农民住房支出比重的大幅度提高所致。根据我国农村居民的传统消费习惯,当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改善住房条件是其考虑的首要目标。住房属于一次性投资,特别是在收入水平还较低的时候,农民家庭为了建房往往需要节衣缩食。住房支出比重的急速上升,必然会使食品支出比重相对下降。在我国农民的消费中,食品消费以自给性消费为主,商品性支出仅占40%左右,而住房费用中的商品性支出则占97%以上,两者相对价格的差别,也会造成食品支出比重的下降。因此,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大幅度下降并不完全意味着消费水平,特别是食品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农村“建房热”的降温,农村恩格尔系数有所回升,反而说明其食品消费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