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试析民间文学变异性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 非 最 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2)形成的原因:①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是由集体性、口头性特征所带来的。因为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变异在所难免。(例如说春秋时,宋国一丁姓人家因家中无水井,常要派一名家丁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后来他家打了口井,再也不需要派人去打水了。主人高兴地逢人便讲,“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此话传到外人口中,竟讹变成“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了”。)②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促使变异的外在因素。
(3)变异性对民间文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在不断变化中吸收养分、日臻完善,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遗忘和误传而使作品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这又是它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