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为例,分析鲁迅是如何思考知识分子问题的。
第一,鲁迅笔下的这些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是悲剧形象。 在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方面,新一代的下层知识分子也面临被“吃”的命运,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等,他们都有过正当的理想与追求,有的还取得了局部的成功,然而最终还是受到黑暗社会的无情打击和挤压,有的虽生犹死,有的连同身驱也被黑暗社会吞噬。 第二,鲁迅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寻路”的特点。 《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则从正面提出了知识分子在充满丑恶和矛盾的现实社会中应持何种人生态度、走怎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这一主题,在鲁迅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这一组小说,就形象地展示了知识分子面对人生长途上的“难关”时所作的种种选择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悲喜剧。 如《在酒楼上》里的吕纬甫在辛亥革命前后曾经是热情奔放、情绪激烈的青年,投入过反封建的斗争,以后怎么办?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对前途完全丧失了信心。吕纬甫对生活理解的肤浅,面对现实斗争时的脆弱,随之而来的苟活、颓唐、无聊,从“歧路”走进了“穷途”。 如《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早在辛亥革命时,就受到新思想的启蒙,被外界视为“异类”,庸俗冷酷的市侩社会将魏连殳逼向绝境。他要报复欺凌、羞辱他的市侩社会,然而,他个人又无能为力,于是,他走向反面,投降他曾经抗争过的强大的黑暗势力。 吕纬甫,尤其是魏连殳走到了“穷途”,《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也走向了“穷途”,但是男主人公涓生却从妻子子君的悲剧人生中吸取教训,走出了“穷途向新的生活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