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喧哗与骚动》的主要艺术特点。
从艺术上看,《喧哗与骚动》显示出意识流小说手法与多重叙述视角的有机结合。作品的前三章分别展现了康普生家三兄弟班吉、昆丁与杰生的意识流。作家让人物从各自的角度讲述凯蒂的故事,由此展现各人不同的气质、个性与思维活动的特征。班吉是个思想混乱的白痴;昆丁在决定自杀前精神处于极度亢奋状态,因此,到他的部分的最后一段,他的思绪已经接近一个高烧病人的胡言乱语;而作为偏执狂与虐待狂的杰生,多少也有些不正常。作家通过这三段意识流,首先给读者展现了人物混沌迷乱的内心世界的图景,随后又用全知式视角,由迪尔西来重新讲述剩下的故事,逐步引领读者穿过层层迷雾,走到阳光底下明朗、澄澈的客观世界中来,使读者在多重叙述视角的交迭中,进一步加深对整幅图景、整个故事的印象与理解。 关于这部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美国诗人兼小说家康拉德,艾肯赞叹道:“这本小说有坚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也许是整个体系中制作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士喜欢称为‘创作艺术’的毋庸置疑的杰作。错综复杂的结构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是小说家奉为主臬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神话模式”是福克纳在创作《喧哗与骚动》时所用的另一种手法,所谓“神话模式”,就是在创作一部文学作品时,有意识地使其故事、人物、结构大致与人们熟知的一个神话故事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