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山水(4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1)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1分)(2)甲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及与民同乐之思想。乙既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或欣赏。(分析情感2分,联系文段1分)
本题第一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乙文,理解文意,注意文中的一些提示性的词语,“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一句,暗示后面为“由中望外”所见景物,直到“直是山水大师画意”一句,这里的“直是”是“简直就是”的意思,表示下文是作者对所见景物的议论,所以,提炼“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作答即可。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比较分析能力。作答本题,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分析作答。甲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体现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豁达情怀。乙文中,“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表达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深意,作者从眼前山水“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的特点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也就是说,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参考译文】:【甲】略
【乙】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几千株,竹林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暗暗为之高兴。第二天路过并前往拜访那户人家,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上飘扬着的帆,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和耕作着的人,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站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山水大师的画中意境,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写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作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