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事故经过如下:
某日16:00,某线路某杆塔移位工作结束,按中调命令,值长通知各专业,机组准备开机。当时机组高中压内缸外上壁温度363.5℃,外下壁温度346.3℃,内壁上下温度测点已损坏;中压第一级出口上壁温356.21℃,下壁温测点已损坏;高中压胀差-1.78mm。
机长于16:20通知主值向机组辅汽联箱送汽。16:45锅炉点火。17:40开高、中、低压轴封进汽门暖管。18:02开大轴封进汽门向低压轴封送汽,主值在操作中因接机长对讲机通知“送完轴封后配合检修人员处理右侧循环水出水门并检查真空泵组”,即去汽机零米层调整循环水出水门,忘记了向高中压轴封送汽。18:02左右,机长启动真空泵抽真空。18:32左右,主值在用餐时才想起高中压轴封未送汽,马上报告机长。机长告吃完晚饭马上去送。此时发电部副主任发现机组负胀差增大,即询问轴封送汽情况,回告高中压轴封还未送汽,下令到现场将高中压轴封送汽。
20:51按机组热启动状态进行冲转条件确认:高中压内缸外上壁温度338.21℃,过热汽压力5.17MPa,炉侧过热汽温度455℃,高中压胀差-2.25mm,高中压缸膨胀15.6/15.7mm,转子晃度0.028mm,凝汽器真空-87.1kPa,油温36.5℃,并报告机长、值长。
21:13值长命令冲转,机长安排副机长在集控室指挥,自己去机头就地检查。进行机组启动操作,并设定目标转速500rpm,升速率100rpm/min。转速升至500rpm,就地打闸一次,检查机组无异常后报告。21:18挂闸进行第二次升速,设定目标转速3000rpm,升速率300rpm/min。21:22转速升至1138rpm,发现#2轴振X方向达190μm,#2瓦振达70μm,检查顶轴油泵已停。转至振动画面时,#2轴振X方向达225μm。21:23转速升至1308rpm时,振动保护跳机,SOE首出为“瓦振大”,在降速过程中因振动上升,立即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21:41机组转速到零,投入盘车运行。生产副总经理及副总工程师等迅速赶到现场,与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后认为转子存在热弯曲,决定连续盘车4小时后再开机。
21日至23日,经与厂家及电力试验研究所有关专家讨论后,试开机4次并在中低压转子对轮上加平衡块499克,均未获成功。判断为转子永久性弯曲,决定开缸检查。
8月3日开缸检查,发现高中压中间汽封梳齿局部轻度磨损,高中压转子弯曲250μm,#2瓦轻微研磨。经直轴处理后。8月16日20:58,#2机组启动正常,17日2:00带满负荷300MW运行正常。
试分析该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6分)
1)运行人员违章操作。
运行人员在机组热态开机时,违反《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0.1.3.6条中“机组热态启动投轴封汽时,就确认盘车装置运行正常,先由轴封送汽,后抽真空。”的规定,高中压轴封送汽滞后于抽真空时间近30分钟,致使冷气沿高中压转子轴封处进入汽轮机,转子受到局部冷却,是导致发生转子弯曲的直接原因。 (1.5分)
2)机组冲转参数选择不合理。
冲转时主蒸汽温度与热态开机要求不匹配,不仅未达到《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0.1.2.4条中“主蒸汽温度必须高于汽缸最高金属温度50℃,但不超过额定蒸汽温度”的要求,冲转时主蒸汽温度左侧307.43℃、右侧350.4℃,而高中压内缸外上壁温度为338.21℃,启动时出现了负温差,是导致转子弯曲增大的重要原因。 (1.5分)
3)振动发现不及时,处理不果断,存在侥幸心理。
振动测量、监视不及时,未能严格执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第10.1.4.1条“机组启动过程中,在中速暖机之前,轴承振动超过0.03mm”。和第10.1.4.2条“机组启动过程中,通过临界转速时,轴承振动超过0.10mm或轴振动超过0.26mm立即打闸停机, (1分)
4)管理不到位,未形成“严、细、实”的管理作风。
管理不严,规章制度流于形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没有树立“关口前移,靠前把关”的思想,导致现场混乱,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当主值发现高中压轴封未送汽时,马上报告机长,机长不是立即采取送轴封的措施,而是告吃完晚饭才去送。没有紧迫感,更没有意识到未及时送轴封的危害性,拖延了送轴封的时间。启动过程中,协调不力,操作随意,习惯性违章。
(1分)
5)参数测点布局不合理,消缺不及时。
如主蒸汽温度测点、转子晃度表测量点布置不合理,高中压缸内壁上、下温度测点损坏;中压缸第一级出口下壁温测点损坏。使运行人员失去了有效的监视手段。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