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遵守哪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
求。
(2) 互联网是一个超越时空差距、开放自由的虚拟世界。当代大
学生不仅见证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多元
化体验。而在这多元化体验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有意无意地产生了种
种不当行为,可概括为:沉迷网络,依赖成瘾;价值扭曲,言论失当;为博
眼球,突破底线;信谣传谣,推波助澜:网络交往,诚信缺失;网络炫技,传
播病毒;网络求助,误入歧途;等等。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种种不当行
为,固然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一些大学生自身的公共意
识、底线意识、自律意识、法律意识不强而造成的。从本质上说,网
络生活仍然是人的真实生活,网络交往是现实的人与人的交往。营造
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加强法律的规范和治理,更需要我们自觉遵守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深刻
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
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不少虚假、低俗甚
至反动、淫秽和暴力的内容,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觉提高网络素养,正
确使用网络,增强对网络信息的检索获取、辨别、评价和运用能力,使
网络成为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重要工具。
第二,加强网络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主体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
道德建设的基础。首先,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沟
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大学生既要树立自
我保护意识,避免轻信网友而上当受骗,又要遵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
则,不侮辱、诽谤他人,不欺骗、坑害他人,不参与网络非法活动。
同时,要注重与自己的家人、同学、朋友等身边的人进行交往,不能
以网络交往代替现实交往。其次,要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
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网络成瘾尤其是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浪费大
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且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为此,大
学生要着重培养自己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课余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合
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过度使用网络而形成网络依赖或沉迷。再次,
要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
要保持秩序。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蔽性特点,不利于发挥
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明显减低。这就要
求网络环境中的每个人,要做到自律而“不逾矩”,恪守道德风尚底
线、法律法规底线、信息真实底线、公共秩序底线、国家利益底线,
文明用网、规范用网、诚信用网、健康用网,安全用网,以促进网络
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第三,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网络无国界,传播有是非,虚拟
世界更要知荣明辱。社会需要正能量的舆论来鼓舞温暖人心,网络舆
论的引导更需要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做
到不信谣传谣、不发布虚假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还要带头
引导网络舆论,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怒气怨言要善于疏导,对
错误看法要坚决抵制,积极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安宁。
总之,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
它同现实生活一样,不是“法外之地”和“道德荒漠”,同样需要遵
守道德的规范和约束。这种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规范
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而“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如
果没有网络自律,一切规范和原则就形同虚设。大学生是网络文明的
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倡导者、建设者和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