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班最近的活动主题是“泡泡”。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多吹泡泡的经验,而且他们也会用圆形的“吹泡泡器”(实际上就是用铁丝做成的一个环)来帮助自己吹出一个大“泡泡”。这天,老师给儿童提供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三角形、方形、半圆形等。她引导儿童讨论:用它们可以吹出什么样的泡泡来呢?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三角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三角形的泡泡,方形的能吹出方形的泡泡……接下来是孩子们的实验。出乎意料的是,实验的结果和他们预先猜想的大不相同: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为什么这些吹泡泡器吹出来的都是圆形的呢?”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对他们说:“我本来也是以为会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没有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我也觉得很奇怪呢!”带着这个奇怪的问题,活动结束了。你认为这个活动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要求?谈谈你的想法。
首先从社会需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不是让儿童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及主动求知的愿望,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客观世界存在的现象。其次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方面,孩子对不同形状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泡泡的猜想,是孩子对于未知世界的一种态度,他们有能力做出猜想。猜想不同于想象,猜想是有理性依据的,都是有理由的。老师也可以追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再次是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方面,科学开始于假设,有待于事实的验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获得结果,老师要支持孩子理性的独立思考的态度,这种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