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流产生的原因。
(1)周雪光指出,在中国社会,政治运动和国家力量对社会分层和个体生活机遇的影响远大于西方社会。这一论断至今仍未过时。改革开放后,相对于文化资本,政治和经济资源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日益增强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学校制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基础教育不均衡扮演了关键角色。(2)教育分流是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指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术取向测试,将学生分层别类,使之进入不同的学校和课程轨道,并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采用不同方法教授不同的内容,使之成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教育分流直接为学生从事不同职业和进入不同社会阶层奠定了基础。(3)大量经验研究表明,城镇户口和家庭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越可能进入重点学校。导致这一分流结果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中上阶层家庭有充足的文化资本,由于受家庭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及家长对课业的辅导。子女在考试竞争容易获胜。第二,市场化转型本身带来的不平等,经济资源较多的家庭可以通过选择优质民办学校来提高子女的学业成就。第三,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通过不合法或非法运作来为中上阶层子女获得优质教育机会。(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最重要特征是延续性和累积性。教育分流是逐级相连的,如重点中学内部就具有很强的“传递性”,这无疑就导致升学竞争下移,教育获得的阶层分化不断提前。从教育体制来看,教育分流存在于初中毕业的升学考试,但由于重点学校制度以及择校的存在,使得隐性的教育分流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因此进入这些好学校的筛选标准并非传统的分数,而主要是中上阶层所垄断的金钱和权力,导致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所进行的教育分流,完全丧失了起点和过程平等。有研究指出,目前小升初阶段的不平等最为严重,随着人学阶段的提升,即在小学一初中-高中一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文化背景的影响逐渐减弱,被学校等级的作用所取代,因此早期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期社会上流行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即是明证,因为输在起跑线上会引发连锁的消极后续反应、即优势者不断积累优势、弱者不断失去优势的马太效应。P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