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民间文学创作与流传的特征。
(1)群体性的审美方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它基本上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文学。它反映了民众群体的生活与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样就构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集体性是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2)口头性的表达方式:民间文学的载体,是民众的口头语言。民间文学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又通过口语进行传播,而且大部分作品都保存在民众口头上。所以,民间文学曾被称之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或者“口承(传)文学”。口头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本质特征。
(3)变异性的存在形态: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作品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与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种特征即称为变异性。
(4)传承性的文本结构:民间文学虽然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缘故,经常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然而,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也使它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正是这些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代相传递,形成传统,这便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点。它与作家文学的时代性特点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