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两种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没有生产劳动,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存在,人口再生产就无法进行。但如果没有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没有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就没有生产的动力和承担者,生产的物质资料就无人丢消费,物质资料生产同样无法进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都要有人参与其中,渗透到各个方面,人在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环节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2) “两种生产”的各自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引起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而人口的生产和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不仅是社会生产方式运动过程的主体,而且是社会基本生产力和社会基本消费力的对立统一体,反作用于社会生产的经济运动的全迂程。因此,人口的生产和增长、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
(3)“两种生产”的各自特点。物质资料生产必须有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生产力,同时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因此,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存在与对立统一。而作为社会的人,首先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只有充当生产者,才能进行人口再生产:作为社会的人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只有消费物质资料,才能维持本身的生命和养育下一代; 同时人又是生育者,只有充当生育者,进行生育活动,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才有生产和消费活动,才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可见,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是生产者、消费者、生育者三者的统一。 (4)“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两种生产”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主要比例是:社会劳动者人数增长与社会生产资料数量增长之间的比例;社会总人口的增长与社会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比例;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新创造的物质财富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人口质量的提高速度与人口投资的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这四种比例关系是最主要的比例关系,只要处理好这些比例关系,就能够使“两种生产”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