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朱智贤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①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它们都只为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②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③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④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夸大,要反对教育万能论。 
(2)关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①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②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
③已有心理水平,即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代表着稳定的一面;
④新的需要和已有的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心理发展的动力;
⑤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3)关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①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总是在指导着儿童的心理发展;
②教育本身却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现状出发,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
③教育并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以儿童的领会作为中间环节;
④儿童领会知识的过程是新质要素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过程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的、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我们才能说儿童心理真正得到了发展。
(4)关于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①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仅有稳定性,而且也有可变性。
②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