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某原油管道工程于2014年取得环评批复,2016年建成试运行,现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程起于A首站,由南向北终于B末站,全长88km,管道常温输送中东进口原油(含硫率1.82%,规模为8×106t/a),设计压力5.1Mpa,管材为Φ559.4L360螺旋埋弧焊钢管。A首站建设4台输油泵,3台给油泵,6个1×105m3外浮顶储罐、1套含油污水处理设施和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B末站建设1套计量设施和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管道路由包括KI段和KII段(K0-K43)长43km,位于滨海冲击平原区;KII段(K43-K88)长45km,位于平原微丘区,管道施工方式以开挖敷设为主,施工作业带宽度16m,K14~K14+280段和K26~K26+450段管道采用定向钻从河床下15m处由南向北分别穿越C河和D河,并在D河两岸各设1座自动截断阀室。工程站场和截断阀室永久占地2.33hm2,施工作业带和施工便道临时占地140.93hm2。环评文件中记载的管道沿线基本情况为:KI段占地类型多为水田和滩地,K0~K7段邻近E湿地自然保护区,A首站和管道距该保护区实验区边界最近距离分别为0.18km、0.15km,距核心区边界最近距离分别为5.2km、3.5km。植被样方调查表明,保护区植被类型主要为芦苇群落、碱蓬草群落等,多分布在核心区。核心区是鸟类的越冬地和繁殖地,有东方白鹤、黑鹤、丹顶鹤等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实验区用地现状多为水田和滩地。C河和D河均属引黄输水河道,引黄输水期为每年6月~9月。KII段多为旱地,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和棉花。K65~K78段管道两侧0.2km范围内黄村等5个村庄。 环评文件批复要求:管道施工必须实施土壤分层开挖,分别堆放,分层回填,在邻近E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禁止设施工营地,排放试压废水;穿越引黄河段管道施工,禁止设泥浆池,废弃泥浆异地处置,且须避开引黄输水期;引黄河流两侧设自动监控、自动阻断设施,管道穿越河流段和管道邻近保护区段配备用于溢油拦截与回收的应急物资,A首站设事故污水应急收集池,布设地下水监测井。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由于K65~K78段管道路有局部改移,最大偏移距离0.8km,工程管线实际长度增加了3km。C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方式由定向钻改为大开挖,并将管道敷设在洪水冲刷线以下4m,管道壁厚增加3mm,其它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批复的环评文件一致。验收调查期间实际输油量按设计压力折合7.09×106t/a。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方案提出:调查局部改移段环境保护目标,生态影响调查阶段侧重核算原评价范围内工程占地面积变化及施工作业带上农作物损失情况,开展环保措施运行效果验收监测,检查环评文件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备案情况等。 1、验收调查期间运行工况是否满足竣工环保验收工况要求? 2、给出K65-K78改移段环境保护目标核查的主要内容。 3、给出邻近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管道施工生态影响验收调查的主要内容。 4、C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应关注哪些内容? 5、指出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检查的重点内容。
1.参考答案: 满足要求。 (7.09×106) /(8×106)=88.6%>75% 2.参考答案: (1) 管道改移后两侧环境保护目标的增减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 (2) 管道两侧(原有5 个村庄和新增保护目标)的地理位置、规模、与改移段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以及保护内容(人口数量与分布等)。 3.参考答案: (1) 土壤是否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是否禁止设施工营地、排放试压废水;管道邻近保护区段是否配备用于溢油拦截与回收的应急物资 (2) 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管道工程影响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护区级别、保护物种、保护范围等 (3) 邻近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管道工程影响区域内生态状况,重点调查东方白鹤、黑鹤、丹顶鹤等6 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主要植被类型(芦苇群落、碱蓬草群落)受影响情况 (5) 邻近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管道施工造成的工程占地情况(尤其是占用水田和滩地)、农作物的损失情况、水土流失情况,采取的保护措施和效果 (6) 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公众参与意见 4.参考答案: (1) C 河穿越段管道施工方式由定向钻改为大开挖对C 河水质和水生生态的影响;弃渣场的位置和实际影响。 (2) 是否设置泥浆池,废弃泥浆是否异地处置;是否避开引黄输水期;是否配备用于溢油拦截与回收的应急物资。 (3)河道管理部门意见。 5.参考答案: (1) 是否落实引黄河流两侧设自动监控、自动阻断设施; (2) 管道穿越河流段和管道邻近保护区段是否配备用于溢油拦截与回收的应急物资,物资是否可以应急启用; (3) A 首站是否设事故污水应急收集池,容积大小是否满足要求; (4) 是否落实管道敷设在洪水冲刷线以下4m,管道壁厚增加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