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是我国的一家中央企业,按照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对企业负责人实际经济增加值进行考核,2014年的企业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如下: (1)年初的资产合计为18000万元(其中,在建工程为5000万元,有90%符合主业规定),年末的资产合计为20000万元(其中,在建工程为4000万元,有90%符合主业规定),研究与开发支出中有30万元在2014年确认为无形资产,2014年的资产负债率为80%; (2)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数:应付票据为120万元,应付账款为500万元,预收款项为140万元,应交税费为260万元,应付利息为30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为400万元,应付股利为100万元,其他应付款为80万元,其他流动负债为150万元(其中有20万元是带息的),专项应付款为60万元,特种储备基金为70万元; (3)净利润为3000万元,财务费用为100万元(其中,利息支出为120万元,汇兑手续费为5万元,利息收入为25万元),管理费用为600万元(其中研究与开发费为500万元),通过变卖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税后收益为50万元。 要求计算甲企业2014年的下列指标: (1)研究与开发费用调整项的金额。 (2)税后净营业利润。 (3)平均无息流动负债。 (4)平均在建工程。 (5)调整后资本。 (6)经济增加值。 (7)回答经济增加值评价的缺点。
(1)研究与开发费用调整项=500+30=530(万元) (2)税后净营业利润 =(3000-50)+(120+530)×(1-25%)=3437.5(万元) (3)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20+500+140+260+300+400+100+80+150-20+60+70=2160(万元) (4)平均在建工程=(5000×90%+4000×90%)/2=4050(万元) (5)调整后资本=(18000+20000)/2-2160-4050=12790(万元) (6)平均资本成本率=5.5%+0.5%=6% 经济增加值=3437.5-12790×6%=2670.1(万元) (7)经济增加值无法衡量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无法对企业的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复杂;不能比较不同规模公司的业绩;容易误导使用人;业绩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性,只能在一个公司的历史分析以及内部评价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