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欢迎免费使用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提升学历,成考自考报名,论文代写、论文查重请加客服微信skr-web

试论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 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 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社会历史的因素和口头语言本身的因素。 前者促使了劳动人民与口头创作的结合,后者则是口头性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从文学发展史 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是伴随着口语而不是伴随着文字产生的。在尚无文章出现的远古社会, 口头创作是当时文学创作的唯一形式。当文字出现后,在旧时代,它被统治阶级所把持、垄 断着,广大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被剥夺了享受文化教育、使用文字的权利。他们难以欣 赏书面文学作品,更难以参与书面创作。所以,对广大民众来讲,口头语言仍然是他们从事 文学活动的唯一方式。在人民大众成为社会主人的新时代,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偏 远、落后、文化教育不普及地区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仍然只能以口头方式来创 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学。在文化教育普及的地方,人们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既可以用书面语 言的方式来从事文学活动。他们中间的少数人也确实由口头创作走上了书面创作之路,成为 著名的作家,而大多数人依然离不开口头语言艺术。口头文学的这种渗透到民众之中并成为 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优点是书面文学乃至现代视听文学(广播、电视)所不能完 全取代的。加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民大众与口头语言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 们将口头语言艺术运用到极为纯熟的程度,另一方面,口头语言艺术也造就了他们特殊的艺 术审美情趣。因此,在人民大众能够享受文化教育、能够欣赏和参与书面创作的社会条件下, 口头文学仍然活跃在民间,继续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可以预料,只要人类一天不离开活生生 的口语,人民的口语创作就一天也不会停止。

访客
邮箱
网址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文案
  • 自动写小说
  • 马上扫码让Ai帮你完成工作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论文
  • 自动写软件
  • 我不是人,但是我比人更聪明,我是强大的A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