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白居易)通俗化的诗,被新进小生转展仿效,变成支离褊浅庸俗化的诗,陈词滥调,充满诗苑......要挽救庸俗化的弊风,需强弓大戟般的硬体诗,来抵销元白末流的软体诗。韩愈一派诗人,很好地负起了挽救的责任。”又说:“孟郊等以穷僻和豪估(指元白)对抗,才显得自辟一境。”(《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册)此说比叶更明确地把韩派诗人描绘成拨正元白弊风的后起者,为中唐诗歌演变排出通俗诗一庸俗诗(软体诗)一一硬体诗的发展顺序,从而对韩、白两派诗人的创作何以形成截然不同的局面作出了解释。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观点不正确。
1、韩、孟的年辈长于元、白,创作也早于元、白。四人的生年顺序是:孟(751)、韩(768)、白(772)、元(779)。其开始创作,孟不迟于建中元年(780),韩不迟于贞元元年(785)。元和之前,孟郊完成了现存诗篇的大部分,韩愈完成了现存诗篇的四分之一。
2、就诗人间的交游聚会,逐渐形成诗派的过程看,韩、孟结交始于贞元七年赴京应进士试时。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韩愈、孟郊、张籍、李翱先后在汴州和徐州会合,韩孟集团已初步形成。元和元年六月,韩愈南贬还京,与孟郊、张籍、张彻等在长安聚会,佳篇迭出,此时韩孟诗派已经进入它的兴盛期了。而元白方面的情况是:两人订交始于贞元十八年左右,当时两人作品尚少。其后元、白进入仕途,篇什渐多。但真正形成广泛影响,尚待元和初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两人大量讽谕诗、唱酬诗问世后才有可能。此时韩愈之“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已有十年以上。至于孟郊则卒于元和九年。元白以“豪估”的面目在诗坛上淘气起来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穷僻”的诗境而接近退场了,何来所谓“对抗”!
3、真实的情况与上面提到的构想相反,韩派起于贞元中期,白派起于贞元末期;韩诗盛于贞元末至元和初,白诗盛于元和中期至长庆年间。韩愈和白居易是一先一后在诗坛展开巨大影响的。长庆以后,两人的影响都相继逐渐下降。理清这一过程之后,“通俗诗—庸俗诗(软体诗)一硬体诗”的说法之出于假想就非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