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劳动力市场有几种配置模式,结合实际着重分析市场配置模式的特点。
(1)“行政配置”型模式 主要特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基本上受制于行政,排斥价格机制等经济手段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的行政集权体制下,政府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就属于典型的行政配置,由此而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模式也是有代表性的“行政配置”模式。 (2)“市场配置”型模式 最大特点:劳动力资源配置基本上只受制于价格机制等经济手段的调控,而排斥行政机制的作用。“市场配置”型模式运作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分别是理性的自由人和独立经营的经济主体,就业是劳动市场供求双方自由交换的结果。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能否找到职业,找到什么样的职业,雇主能否找到雇员,找到什么样的雇员,是带有偶然性的市场自发过程,没有社会机构或相应的制度加以保障。 这种无保障的就业体系对劳动力需求方影响不大,需求方可以用高工资吸引所需要的人才,还可以用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相互替代。但这种就业体系对劳动力供给方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无职业时劳动者有迫切求职的压力,有职业时有设法保住职业的压力,经济不景气时劳动者有担心被解雇的压力。这些压力对就业者尽心尽力工作有一定作用。但是反过来,这种就业体系也给就业者创造了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当自己认为另觅就业单位于已有利时,可以流动。 需要指出的是,用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并不是说政府就出局了。事实上,政府依然发挥着调控作用,只是不强行规定劳动力需求方必须承担就业安置任务,也不利用行政命令干涉需求方合法的经济行为。政府的作用更多不是运用行政手段、而是运用经济手段间接地起作用。政府通过政府收入(主要是取自企业和居民交的税金)、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如津贴费、救济金)等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从而起到调节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功效。政府还可以在劳动力供求双方所建立的组织之间发挥协调作用,制定各种劳动保护法和最低工资制度法规,以减少双方的冲突。 (3)“混合配置”型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既受制于市场机制,又受制于行政机制。从理论上讲,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都各有其优缺点,因而将两种机制联合作用于经济行为,就可发挥互补效应。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难寻找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最佳连接方式。在我国,曾推行过“混合配置”模式(也称“双轨制”),最初的目的是运用市场机制补充行政机制的不足,运用行政机制补充市场机制的不足,两种机制协同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服务。然而实际运作的效果却不甚理想。但是在理论上,“混合配置”仍然是一种非常值得探讨的模式,从中可以提出大量不同的主张。 比较三种劳动力市场模式,可以看出,由于人的非全面发展、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市场配置”型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