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优劣势。
(1)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行为,通过财政系统,运用财税工具,由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分为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两类。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财政政策系统本身存在一种机制,可以在经济繁荣时抑制过热,在衰退时减轻萧条,从而减弱国民经济的冲击。比如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和社会失业保险措施就能一起起到自发稳定经济的作用。
经济萧条时,社会失业、贫困人口增多,失业保险计划和社会福利计划使得他们度过困难,同时,福利计划使得其获得资助和补贴。在萧条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种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和失业保险措施的实行,有利于扩大需求和支出水平,推动经济走出低谷。相反,经济高涨时,福利政策和失业保险金的支付下降,可见,社会福利转移支付和社会失业保险措施用一种反周期的稳定方式将资金注入和排出经济,起到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
(2)货币政策是用于平稳经济波动的另一类政策工具,其使用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发生平移,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得总需求线AD向左平移,一定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减少。
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优势是在于它的制定政策造成时间上的相对延迟。形象而言,改变货币供给量的实际行动是由会议、电脑网络和电话连接起来的,因此会需要时间。但是和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也有一定得局限性。首先,制定政策的幅度具有一定的困难。估计潜在GDP和进行经济预测是一项艰难且难以精确的工作,而对实际经济运行的准确判断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一旦估计失误,很可能加大经济的波动。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不像财政政策那样直接。其效果依赖于私人部门对利率的敏感性、对未来收益率的预期,甚至是个人心理偏好。因此使一项货币政策真正影响总需求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滞,往往大于财政政策的时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