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文的程式结构和正文层次。
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
(1915年12月25日)
各省将军、巡按使、护军使、都统、镇守使、师长、旅长、团长、各道尹公鉴:并请转各报馆鉴: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卒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尧等忝列司存,与国休戚。不忍艰难缔造之邦,从此沦胥;更惧绳继神明之胄,夷为皂圉。连日致电袁氏,劝戢野心;更要求惩治罪魁,以谢天下。所有原电迭经通告,想承鉴察。何图彼昏,曾不悔(过);狡拒忠告,益善逆谋。
夫总统者,民国之总统也!凡百官守,皆民国之官守也!既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即已]丧失元首之资格!尧等深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为国婴守。并檄四方,声罪致讨。露布之文,别电麈鉴。更有数言涕泣以陈诸麾下者:
阋墙之祸,在家庭为大变;革命之举,在国家为不祥。尧等夙爱平和,岂有乐于兹役?徒以袁氏内罔吾民,外欺列国,召兹干涉,既濒危亡。苟非自今永除帝制、确保共和,则内安、外攘,两穷于术!
尧等今与军民守此信仰,舍命不渝。所望凡食民国之禄、事民国之事者,咸激发天良,申兹大义。
若犹观望,或持异同,则事势所趋,亦略可豫测:尧等志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经营,固非始愿所在;以一敌八,抑亦智者不为。麾下若忍于旁观,尧等亦何能相强?然量麾下之力,亦未必能摧此土之坚;即度麾下之心,又岂必欲夺匹夫之志?苟长此相持,稍亘岁月,则鹬蚌之利,真归于渔人;而箕豆之煎,空悲于铄釜!言念及此,痛哭何云。而尧等则与民国共死生,麾下则犹为独夫作鹰犬。坐此执持,至于亡国,科其罪责,心有所归矣。
今若同申义愤,相应鼓桴。所拥护者,为固有之民国,匕鬯不惊;所驱除者,为叛国之一夫,天人同庆。
造福、作孽,在一念之危微;保国、覆宗,待举足之轻重。敢布腹心,惟麾下实图利之。
唐继尧
蔡锷
任可澄暨军政军体同叩
刘显世
戴戡
该文由收文者、正文、署名、日期四个部分构成。编选时,将日期置于所拟标题之下,作为题注。正文部分包括七段,大致分为三层:
(1)缘由。
①第一段概括护国讨袁的起因;
②第二段是揭明宗旨。
(2)主文。
①第三段为偏,略释自身不愿国家生变的初衷,及为民族前途不得不举义的认识。
②第四、五、六段(也可以合并成一段)为正文,费以大义、痛陈利害,预示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号召“凡食民国之禄、事民国之事者”同申义愤,相应鼓样。”
(3)结尾。
第七段,敦促收文者考虑其立场及对民族前途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