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以形索义”就是“依形求义”的训释方法,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如:古书有“梦黄能”。《金文编》“能”像熊的样子,可知“能”是“熊”的古体字。 运用“以形索义”要注意:(1)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从《说文》的说解可以清楚地看出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如:“莫”为会意字,像太阳西下在天边草丛里,表示“暮”的意思。(2)古文字与训诂。依靠殷商系文字——甲骨文,可以更好训释词义。如《说文》“追”、“逐”二字互训,早期,二字的区别并不明显;甲骨卜辞“追”的对象是人,“逐”的对象是兽,后来才混而不分。(3)笔意与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要涉及笔意与笔势问题。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意。汉字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示不出一点一画的意思,与字义的联系切断,就成为“笔势”。如:小篆的“民”的形体无法解释字义,必须上推到古文去考察。古文“民”从女,作捆绑状,是俘虏的形象。这说明,运用以形索义须以笔意为据。(4)防止望文生训,主要是: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如:古书“堕肝胆”,有人释为“肝胆涂地”,其实“堕”古有“输”义,句指“把心交出来。”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如:古书“动容”,有人误解“容”为“容貌”,其实“容”为“动”义,“动容”是同义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