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闻中经常会报道的有两类新闻。新闻之一就是某天猪肉价格又上涨了。记者在菜市场中采访猪肉摊主的时候,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摊主在抱怨,肉价涨了,买肉的人少了,以往一天能卖两头猪的,现在只能卖一头。而采访买菜的居民的时候,居民们都说,猪肉涨了,那就少吃点猪肉了,多吃点鸡蛋什么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猪肉价格涨了,人们就买的少了呢?新闻之二就是某天国内食用油集体调价了,结果人们一方面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又赶快买点囤在家里,预防后面再涨。记者采访的时候,居民的反应就是,涨价没办法了,涨也要买的呀。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食用油价格涨了,人们却没有减少购买呢?问题:对以上现象利用所学的关于需求的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现象一中提到的猪肉,我们知道,猪肉存在大量的可替代品,如鸡蛋、牛肉、羊肉、鱼肉、鸡肉等。如果猪肉价格涨,人们可以少吃点猪肉,而多吃点鸡肉或鸡蛋,照样可以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就算这几种肉类价格都上涨,人们也可以少吃,甚至暂时不吃肉。因此猪肉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现象二中提到的食用油,我们也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用油是必需品,不管是做饭、炒菜,几乎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用到。而且替代品也有限,食用油的种类也只有花生油、调和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这几种油价格上涨,人们也还是要食用。顶多减少一点用量,况且平均下来,食用油占生活支出的比例非常有限。因此食用油是属于价格缺乏弹性的商品,即便价格上涨,对需求量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面对这两个现象,相应的处理措施是不一样的,猪肉价格基本属于市场定价,政策干预很少。猪肉价格上涨,国家会尽量调控更多的替代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而不会直接控制猪肉价格。而食用油的价格则不同,国家会存在一定的控制措施,不能任由其自由升跌。每次食用油的价格调整都要向国家的相关部门申请,目的就是控制好这些必需品的价格,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