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1995年,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大幅度升值,由于泰铢与美元挂钩,泰铢也在不断升值,这就意味着泰国的出口商品成本更高,不利于泰国的出口,造成了泰国的经常项目的逆差。虽然泰国一直是鼓励外国投资,但是由于泰国经济的发展,泰国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同时泰国本身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国际上美元的大幅度升值,使得外资不断地从泰国撤资,转向美国市场。为了平衡泰国的国际收支,可以通过市场的作用或者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调节。从市场的角度,由于泰铢的升值,在外汇市场上,投资者会买泰铢,泰铢的供给量不断增加,使得泰铢会贬值,或者由于泰铢升值导致泰国的出口减少,增加其他国家的出口,从而使得其他国家的货币逐渐升值,最终使泰铢达到均衡价格。或者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在泰铢升值时,为了让其重新回到均衡价格上,政府将卖出泰铢,使之贬值。当时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泰铢的价格是固定的,因此政府只能调高利率,采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而这种高利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使得像索罗斯这样的“金融巨鳄”有机可乘。索罗斯看重了东南亚经济中最不稳定的环节——泰国,当时的一段时间泰铢升值过快,索罗斯预测泰铢的升值空间不大。当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时”,索罗斯联合其他的投机者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由于泰铢在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致使其大幅度贬值,但是由于泰国政府动用了120亿美元国际外汇储备,购买了当时外汇市场上多余的泰铢,使得索罗斯和其他投机者的投机成本增大,尽管第一、二次狙击泰铢失败,但是却造成了一些持有泰铢的散户的恐慌,由于这种投机具有很大的杠杆性,因此索罗斯投入的资本很大,这也就消耗了泰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加剧了泰铢的贬值趋势。索罗斯狙击泰铢时,先在远期外汇市场上沽空泰铢,并且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泰铢,引起拥有泰铢的人们在外汇市场上纷纷抛售泰铢。当泰铢贬值后,以低价购买泰铢,再以当时签订的远期合同上的价格卖出泰铢,从而赚取差价。1997年泰国政府决定放弃固定汇率制度,采用浮动汇率,由于本身泰铢被高估,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当日泰铢贬值20%。由于东南亚国家具有很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经济模式都趋于相同,索罗斯采用同样的方式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机,使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在股市上和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也是大幅度贬值。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基本上几十年的经济毁于一旦,但是这却为东南亚各政府,甚至是全世界上了宝贵的一课,政府应该注重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善,东南亚大部分的国家都以“出口型经济模式”为主,而这次的金融危机却把这种模式的缺点暴露无遗。从泰国的固定汇率制度我们可以看出,一国的固定汇率制度以及长时间的高利率能提供很大投机的空间,并且长时间的固定利率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赤字,引发国内一系列的经济问题,那么汇率制度又将何去何从呢?(1)简述固定汇率制度的含义。(2)简述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所采取的措施。(3)什么是金本位制度?(4)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5)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很难执行独立的国内经济政策的原因有哪些?(6)什么是浮动汇率制度?(7)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有哪些?(8)汇率制度的选择有哪些影响因素?
(1)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并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汇率制度。 (2)提高贴现率、动用黄金外汇储备、外汇管制、举借外债或签订货币互换协定、实行货币公开贬值。 (3)金本位制度下,每单位金币规定有一定的含金量,黄金可以自由铸造成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输出输人,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黄金,两个国家单位货币的实际含金量之比被称作铸币平价。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是由铸币平价决定的,但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因受外汇供求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4)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种以“黄金一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这一时期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5)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很难奏效;在固定汇率制下,为维护固定汇率制,一国往往需要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固定汇率制使一国国内经济暴露在国际经济动荡之中。 (6)浮动汇率制度是在固定汇率制度破产以后,主要西方国家从1973年开始普遍实行的一种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对汇率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听任外汇市场根据外汇的供求情况,自行决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 (7)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1)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自由浮动,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2)可以防止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和国际游资的冲击;3)有助于独立自主选用国内经济政策。 (8)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2)特定的政策目的;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