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专门机构“计划委员会”来规划和制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目标。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中国经济及其发展速度与世界的差异,作出重大决策:对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78年,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重新掌握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自主安排农活和处置农产品,由他们自行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在农产品的经营方面也给予农民更多的选择权,取消统购派购的做法,放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取消过去众多的限制性政策,允许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开办乡镇企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空前提升。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92年,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尝试,中国政府有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方向,此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政府正式发布的文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城乡居民提供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997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经济体制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到2002年,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明显。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按预定计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说明“计划经济”的含义。(2)说明“自由市场经济”的含义。(3)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如何对资源进行配置。(4)说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机制是如何运作的。(5)自由市场经济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如何相互作用的?(6)说明“混合经济”的含义。(7)在混合经济中,政府通过哪些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8)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完全的计划经济又称命令式经济,它是经济体制的一个极端。在这一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政府指令来进行。(2)自由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的一个极端,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决策都由个人和厂商自由做出,政府不加以干预。(3)1)在当前消费和着眼于未来的投资中进行分配,政府通过牺牲当前的部分消费,而将资源用于投资,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2)在微观经济层次上,政府对各行业以及各企业的产量、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制订计划。3)对产出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制订计划。(4)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机制是这样运作的:短缺与剩余影响价格。短缺导致价格上涨,剩余导致价格下跌。(5)1)商品市场。商品需求上升,造成短缺,导致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供给增加,短缺消失。2)要素市场。增加商品供给导致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素(即投人品)的需求增加,导致该投入品出现短缺,投人品价格上涨,进而对该投入品的需求下降,供给增加,最终短缺消失。(6)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决策结构既有分散的方面又有集中的特征;经济制度中信息传递也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来进行。(7)1)通过税收、补贴或者直接的价格控制来调控商品和投入品的相对价格。2)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者直接控制工资、利润、地租、地租等来调节相对收入。3)通过立法、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税收、补贴或者国有化来调控生产和消费模式。4)通过利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和利率、直接控制物价和汇率来调控失业、通货膨胀、增长停滞、贸易赤字和汇率波动等宏观经济问题。(8)1)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化,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全民所有制,把集体所有制看成是落后的经济形式,并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不允许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推崇国家所有,只能国家经营,并用管理全民所有制经营的办法管理集体经济。2)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同时又把计划经济等同于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3)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锅饭”和平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