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妻日:“尧舜之为君何如者?”日:“尧舜岂远于人哉!”乃举一箸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日:“甘。”日:“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上而割之,刳其腹,刷其甲,其尾犹摇。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妻日:“吾不忍食也。”日:“人之于鱼,不啻太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于鱼则不忍,于人则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1)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简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

欢迎免费使用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提升学历,成考自考报名,论文代写、论文查重请加客服微信skr-web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妻日:“尧舜之为君何如者?”日:“尧舜岂远于人哉!”乃举一箸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日:“甘。”日:“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上而割之,刳其腹,刷其甲,其尾犹摇。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妻日:“吾不忍食也。”日:“人之于鱼,不啻太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于鱼则不忍,于人则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1)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简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简析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按之椹上而割之/椹:刳其腹,犀刂其甲/犀刂:不啻太山之于秋毫/秋毫;

(1)这段文字选自《室语》,其作者是清初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唐甄。这段文字主要是写夫妻对话,深刻揭露了后之有天下者所以杀人,甘天下之味,是因失其本心。(2)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以人不忍食“其尾犹摇”之鱼为喻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进而提出“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是岂人之本心哉!”的论点,使说理变得显豁生动。(3)椹:切菜用的木板。刳:从中间剖开再挖开。犀刂:刮去。秋毫:鸟兽秋天新生的细毛,常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访客
邮箱
网址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文案
  • 自动写小说
  • 马上扫码让Ai帮你完成工作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论文
  • 自动写软件
  • 我不是人,但是我比人更聪明,我是强大的A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