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增加“美丽”,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些新变化、新论断,让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与民众生活的日常关切同频共振,尤其令人憧憬,也更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发展思路和理念的转换。 这些年,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需求更为迫切。生态环境已经不仅关系局部的花好月圆,更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建设“美丽中国”,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前提。 美丽中国,不只在外表,还在于发展过程的高质量、高效率。近几年,天山南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可以说在寻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各族人民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畅享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水。这些尝试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中国”,路就在我们脚下,只要努力就能够到达。 材料2:“千年大计”这个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只明确提到了一次。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习总书记在论述十四个基本方略中的第九个“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开宗明义提出了这句话“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是十九大报告中,唯一一次使用“千年大计”这个词,也是我们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不能不关注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点。 把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在党代会报告史上是第一次。它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党中央是站在一个纵深的历史深度和高远的战略高度审视生态文明建设这件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 在报告的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习总书记还使用了这样的表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在千秋”与“千年大计”,显示了党中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念与坚强决心。 材料3:辽宁省环保部门对8个城市开出了总计5420万元的“雾霾罚单”。然而,这一看似决心治霾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不仅饱受争议,结果也未必如官方所预期。 “由于水泥行业的市场已经严重饱和,一旦我们停窑而别人不停,市场很快就会被同类企业所占领。因此,每次大范围停窑都要经过同行间的协商才能共同停窑。但即使如此,仍然很少有企业会主动停下来。”这种心理在小型水泥企业中尤为明显。本溪某水泥厂负责人对记者透露:“平时已经被大企业抢占了市场,挤压了利润空间,如果罚单下来之后再停窑,工人都养不起了。只有在盈利之后,来年多投入些资金改进窑炉设备。” 相比水泥企业的人人自危,另一大“致霾巨头”玻璃企业在罚单之下则显得更为“从容”。“以玻璃企业为例,从目前行业的燃料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天然气、重油、煤炭和石油焦粉这四种,而燃料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中国玻璃信息网分析师陈某表示。 陈某告诉记者,如果燃料为天然气,对环境的危害最小且排出的废气无须脱硫处理。相反,如果以煤炭与石油焦粉作为燃料,则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这些都是导致雾霾频发的原因之一,若没有进行脱硫处理将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然而,在生产技术日渐进步的今天,使用煤炭和石油焦粉作为燃料的玻璃企业在辽宁仍然不在少数。“大家都知道可能对环境不利,但是为了节约成本,环境保护往往被摆在第二位。”燃料成本之间的巨大差距,让竞争激烈的玻璃企业更愿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用高污染、低成本的燃料,这让他们至少在罚单及身之前,能在市场上更具活力。 材料4:近日,记者接到市民爆料,称因为要建地铁,西湖边好几百棵树要迁走了。“好多树年纪比我孩子都要大,真的是舍不得,不知道这些树还会不会回来。”11月1日,《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市地铁集团核实到,事情属实,确实有500棵树要为杭州地铁建设让路,要迁走。 目前迁移方案基本已确定,500棵树迁走,日后不再迁回,等4年多后杭州地铁3号线松木场站建成,另外种植类似树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这是杭州地铁建设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迁移西湖景区辖区的大树。不过请市民放心,地铁站建成后曙光路周边会种植另外一批同种类的树木。”地铁集区的大树,迁出去的树木要保证全部存活已是件难事。3年多的过渡期,迁出去的树木刚“恢复”又要再迁回来,经不起折腾,要让它们存活,那就更难了。所以迁出去的树木都不会再回来。待到2021年地铁站建好带来更便利的交通,新一批的小树又渐渐成长起来,曙光路的风景焕然一新时,也许更多人会觉得这500多棵树的搬迁值了 材料5:受制于历史、地理位置等等诸多因素,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区域此前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其短板,然而纳入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之后,沣东新城迎来了全新的规划。在这份规划中,沣东新城“田在城中、城在田间”的田园理念,模糊了此前城市与田园二元划分的概念,得到了国际与国内环境机构的认可。近日,陕西省正式启动了“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斗门水库的建设。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娄勤俭在建设动员会上表示,斗门水库的建设正是陕西按照“五个扎实”发展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陕西的具体行动。而借助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沣东新城在招商引资里极重视生态方面的宣传。宜家、菜鸟网络与万达等行业巨头落地或考察的背后,频现沣东新城的“生态牌”。陕西籍区域经济学博士曹允春认为,此前西北很多省对生态方面的宣传与展示不够。其实,除了政策、投资环境等考量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亦非常重要。对有一半面积是农田的沣东新城来说,欲发展区域经济,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生态优势发展成为可分享的产业红利。2012年年初,沣东新城已开始布局沣东都市农业博览园,沣东新城方面称,将“使生态美和生产力紧密交融,挖掘出生态的延伸效应”。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白永秀等专家,看好在西安市周边发展以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西安市民是一个很大的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消费群体,而在此之前,西安周边的特色农业并没被充分挖掘”,白永秀称。 陕西省方面将建成国内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定位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新批复的国家级新区包括沣东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泾河新城五个组成区板。其中沣东新城此前大部分土地属于省会城市西安西郊,经济实力最强,基建条件也最好。但在此之前,沣东新城生态环境却亟待改善。一名西安市老市民回忆:“因历史、地理位置等各种原因,之前的沣东新城发展状况明显落后于西安市其他区域,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不可否认的是,单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分顾忌区域生态状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扩张的速度,容易被投资者忽略。 材料6:2017年2月,在西安市电视节目《问政时刻》现场,西安市环保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松林带领相关区、县分局负责人,面对媒体、观察员、市民代表的质询,如坐针毡。“沿岸密集排列的多个排污口,环保局是知道这个养鸭场的排污情况的,这么多年真的管不住吗?环保局长能不能今天给一个确切答复,你能不能管好?怎么管?”现场观众的第一个问题,抛向户县环保局局长李小兵。“没有把河管好,我很惭愧。”李小兵同时表示,接下来将对养鸭场进行取缔。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观众满意。“为什么现场表态坚决取缔,而之前这么长时间,已有举报却没有取缔掉?”更尖锐的问题,紧跟着一个个抛出,现场气氛也愈加白热化,有市民注意到,当晚的电视问政节目比以往的2个小时整整延长了30分钟。这其中,发生在户县境内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集中,现场曝光及热线接听的共涉及16个问题,西安市环保局当即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要求各级环保部门,确保一个月内取得明显治理成效。对整改不力和问责不力的单位,将依纪依规处理。2天后,户县环保局3名主要领导被免职。这一消息,无异于在当地环保系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因为河流较为密集,户县一直是西安市水污染的重灾区,防污任务一直很重。”虽然近年来,针对该县“水污染”的举报一直不断,媒体也频频聚焦,但屡禁不止的环境污染依然是当地群众集中反映的“老大难”问题。 材料7:云南是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的省份之一,7月15日,督察组开始了云南省的环保督察工作。仅仅半个月时间,中央环保督察组就接到群众对一家叫做云南先锋化工的企业高达46次的投诉和举报。污染不断、举报不断,面对这样的局面,云南省环保厅再一次下达了决定,先锋化工有限公司必须立即停产整顿。但是这个公司依旧表现出它的特殊, 先是停产时间推迟一个月,其次,2016年11月1日在没有经过任何验收、开工许可的情况下,先锋化工又擅自开工了。其实,对于一些政府部门而言,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确实有些“难言之隐”。中央督察组针对云南省环保存在的问题指出:督察组在与干部谈话和走访问询中发现,云南省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少领导同志认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基础好,环境容量大,有点污染无所谓,环境保护工作主动性不够。 材料8: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有许多词语是社会现象通过媒体报道发酵后,在公众的广泛讨论下组构在一起。“蓝”与“会议”,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词却基于社会现实被无奈地联结在一起。 严格来说,“会议蓝”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议题,自从空气污染问题被媒体挖掘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全民讨论后,“APEC蓝”“两会蓝”等诸多“会议蓝”应势而生。 但“会议蓝”之后呢?车辆不再限行,道路重回拥堵,鸣笛聒噪;热电厂、炼油厂等不再停产限产,机器轰隆;工地开工,扬尘再起这可能是多数人都会设想到的场景。于是“会议蓝”远去,市民又开始期盼重大会议或者大事件的发生,再次享受蓝天白云、空气鲜美的环境,所有人陷入这个循环中。因此,实现“会议蓝”并不值得说道,难的是“会议蓝”之后的“天天蓝”。当然,“会议蓝”的突击式行政手段剂量过猛,不易于也不可能长期化,这就需要政府找到一个经济发展与空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点。在发展方面,既能够有效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速,又能够对空气造成最低程度的污染;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既能够最低程度影响经济的发展,又能够尽可能地促使空气质量好转,这看似的“悖论”考验着各地政府的管理智慧。 作答要求: (一)结合所给材料及自身认识,分析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15分) 要求:全面精练,有条理、有层次,不超过300字。 (二)根据材料,请围绕“‘美丽中国’在路上”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35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书写工整;(2)限800~1000字。
第一,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存市场。由于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和燃料成本的差距,企业为生存发展而使用污染燃料,却又没有技术设备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第二,生态建设有时与城市建设、经济扩张相矛盾。为了城市建设而破坏生态绿植、因怕损伤经济扩张而忽略区域生态状况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三,对生态宣传展示不够。受制于历史、地理位置等因素,生态环境处于短板,将生态转化为产业红利面临挑战。 第四,对污染问题整改和问责不力。部分领导对群众举报不够重视,消极对待环保工作,环保没有明显成效。 第五,环保治理缺乏有效地可持续性机制。治理的突击式手段不能长期化,缺乏经济发展与空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点。 (二)【参考例文】 建设美丽中国绝非朝夕之功 从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到推行绿色生活方式,从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到启动大规模环保督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人们欢欣鼓舞,期盼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尽快建成。但欢喜之余,我们也要看到环境问题积累已久,整改时间不会太短。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工作。 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工作。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虽快,但质量不足。很多企业或过度消耗资源,或破坏自然环境。若要建成美丽中国,必须毅然关停、转型升级。可是,企业转型绝非易事,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短期内难以实现。而一些企业又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为社会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就业岗位,若是草率决策“一关了之”,必然导致诸多工人失业下岗,从而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对社会大众来说,环境保护乃民生诉求,经济发展是现实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政府需要制定长远之策,一方面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分流工人,安置就业,从而消弭环境保护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提醒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工作。多年前,我国部分地区领导干部为求经济振兴,放松管理职责,引留污染企业。在他们看来,自然环境即便遭受污染,也可以用经济发展的成果修复。可如今再看,“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想大谬不然,经济发展的成果根本无法弥补环境破坏的恶果。以土地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为例,每亩土地的修复成本以万元计,修复时间长达数年,地方政府只有制定长远计划筹措资金、创新技术,才有望改变污染现状。但时至今日,部分地区领导干部依然存在错误思想,他们受“唯GDP论”的错误指引必然导致污染问题加剧。若要破解上述问题,不但需要改变目前部分地区干部选拔中唯GDP的错误标准,而且要加强环保思想宣传教育,潜移默化提升认识。这些工作都非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目标,需要管理部门持之以恒,不断推进。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距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已越来越近。但是,自然环境问题众多,并非朝夕之功。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具备清醒认识,不为眼前成绩诱惑,持之以恒不断改善,才能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