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科技早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智力游戏,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相关,它不仅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挑战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就,而且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累计有2.3亿人次参加相关活动,展现了人们对现代科技及其进展强大的热情。 国民科技热情的增长,一方面是科技知识溢出效应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中国科协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而这个数字在2007年是2.25%,在2003年是1.98%。 不过,虽然近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使到2020年我国成功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也只是刚刚跨过创新型国家的最低门槛,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甚至30%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与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同时存在的是,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越来越大。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请参考给定材料,结合实际,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寻根溯源补齐科学素质短板 “神威?太湖之光”、EAST、C919……我国一系列科技成就令世界惊叹。但同时,因安检致癌谣言屡屡引发拒检、“巴铁”事件令4万投资人血本无归等问题也暴露出我国民众科学素质不高的现实。当下,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科技强国,亟须深挖全民科学素质不高的根源,早日补齐短板,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根源在科学教育落后。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科学和人文被分裂开来,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科学教育不受重视,未列入基础学科。反观西方科技强国,科学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如美国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色列规定学校须通过科学课程将科学原理教给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直接拉开了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思想上同其他科技强国的差距,阻碍了高素质科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过值得欣喜的是,科学教育文化落后的局面正在改变。2017年夏天,我国将科学课下移至小学一年级的消息刷屏各社交网络,引起各方关注。这一改革直接体现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改变了倚重人文、忽视科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相信随着科学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我国青年一代的科学素质将会得到大幅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关键是科普工作不足。当前,一些缺少科学根据,甚至是混淆视听的“科学言论”在吸引眼球的标题下,被民众奉如圭臬,甚至疯传,而真正的科学知识普及却鲜有人问津。生活中,科普跑不赢谣言的现象屡屡发生,其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科普工作不足。目前,组织讲座、分发宣传资料、出宣传专栏、办科学知识竞赛等传统科普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群众的需求,无法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反观民族歌剧 《呦呦鹿鸣》用艺术讲述科技故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让观众感受到“好玩的、友善的科学”,都收到了出人意料的科普效果,大众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被激发。鉴于此,我国的科普工作也要加强创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说科普、唱科普、演科普,让科普摆脱“严肃脸”,以更多样而有趣的面孔呈现给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题中应有之义。相信通过重视科学教育、加大科普宣传等,我们定能早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