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高校行政化,在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其表现形式也各种各样。高校行政化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是独立法人,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但是与这一规定相背离的是,近年来大学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   一是政府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首先,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受到挤压。不仅《高教法》规定的自主权多未落实,而且政府部门通过招生计划、教学科研项目、学位点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基地等名目繁多的建设工程

欢迎免费使用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提升学历,成考自考报名,论文代写、论文查重请加客服微信skr-web

给定资料   1.高校行政化,在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其表现形式也各种各样。高校行政化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是独立法人,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但是与这一规定相背离的是,近年来大学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   一是政府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首先,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受到挤压。不仅《高教法》规定的自主权多未落实,而且政府部门通过招生计划、教学科研项目、学位点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基地等名目繁多的建设工程立项审批以及评估、评奖等手段,使政府行政力量介入大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大了政府对大学的控制和大学对政府的依赖。其次,大学行政级别日益强化。近年来,不少大学先后成为“副部级大学”,其党委书记和校长成为副部长级干部。这一做法客观上强化了高校的官本位意识,制约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最后,大学主要领导来源行政化。公立大学的主要领导应由政府任免,但主要应从学者中产生,以保障大学的学术地位。近年来,随着大学行政级别的强化,行政官员担任高校领导的现象明显增多,使大学行政化格局更为严重。   二是大学内部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一方面,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资源由行政权力而非学术能力决定配置,行政部门决定重要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互相转化,缺乏有效规范。另一方面,学术委员会权力被虚化。《高教法》规定的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等职能.实际上很少得到真正落实。   三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被弱化。在一些学校,教代会也是徒具形式,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   大学行政化程度愈来愈深,事实上改变了大学的性质,否定了老师和学术的主体地位,不仅使大学按照教学科研规律自主办学和管理创新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使真正追求教育工作和学术创新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断边缘化。   2.在中国的高校,实际上已形成一个官僚阶层(官僚,是指拥有决策权的使用行政权力的人。官僚表面是制度与权力。本质是一个社会的利益管理阶层。要想做实事就不得不懂得利用官僚。官僚制有下列特征:一是等级严格。二是非人格化。三是延续性。四是专业化)。官僚制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官员权力太大。高校出现教授与官僚一体化现象有其体制根源。 ?  首先,高校管理体制助长了官僚阶层的形成。目前,我国的公办学校,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就是说。校务委员会和校长是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学校要通过一个政策,首先必须交给党委会讨论才行。在许多高校,党委领导已深入学术领域,校长只有参与党委集体领导,才能发挥作用。党委会议成了高校最大的官僚机构,垄断了高校的全部大小事务的决策权。高校所有行政人员也都参与评定职称。于是“官僚成员学术化”,进而出现“学术职称官僚化”成了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次,官职与官阶作为奖赏品成为普遍现象。当一位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了一定的成绩,高校行政当局大多委以一定的官阶与官职,以示奖赏。在学术氛围不浓的高校,其学术机构极少,学术职位不足.官职与官岗资源稀缺,行政职岗就成了“为官阶与官职而奋斗终生”的教师们窥伺的目标。   再次,高校的经济、名誉等利益,趋官僚导向。内部分配机制和课题申请、职称评定、年度优秀、教学先进等名利方面的事务,一般都是由官僚阶层最后决策,往往决策层离名、利最近,更容易获得。在行政化比较突出的高校里,行政事务是学校的主体,教学中心没有凸显,科研被边缘化,学术机构已基本演变成了行政机构.教学、科研只是其标签而已。   目前,社会许多诟病。已经侵入高校校园,如: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因受贿罪被判囚10年;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被控受贿160多万;湖北近年已有6所大学的主管官员因腐败落马,包括武汉大学副校长陈昭方和副书记龙小乐涉嫌受贿被捕等;陕西近3年已查处80多宗大学经济案,倒下7名厅级校官。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官员集官、学、商于一身,在教材等集中采购、招生、基建、后勤服务等众多环节.轻而易举地找到中饱私囊的机会。   反对高校行政化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行政部门不应对高校内部管理与微观事务干涉过多,不应委派没有教育背景的行政官员到高校任职,高校要实现独立办学、自主办学,以利形成各自的特色。二是学校的行政级别应该淡化。甚至没有行政级别,一强调行政级别,就会出现“官本位”,那么“教授本位”、“学术本位”就不存在了。高校应该是“教授本位”、“学术本位”才对。三是教学与专业设置、职称评定、科研与经费分配等学术性工作,不能采用行政管理的方法,要由学术味浓的学术性组织说了算。   3.大学的行政化,从大学外部来看,主要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掌握了太多资源,大学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从大学内部看,则主要是学术权力相对于行政权力处于弱势。这样高度行政化的格局显然非常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   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去掉行政管理中的“官本位”。任何现代组织的运行都需要一定的行政机构、行政权力来维持,行政机构、行政权力也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前所述,高等学校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已经变成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其运行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能按照现代社会组织运行方式经营的行政机构来完成。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及高校内部的运行来看,行政机构至少起到制订计划、筹集和分配资源、组织协调、激励人员、总结评价和服务教学的作用。行政机构是现代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既然现代高等学校的运行必须依靠行政,那么行政为什么会阻碍大学职能正常的发挥呢?   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行政控制,还需要更大的自由空间。如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专业的设置、科研项目成果的评定、教师资格的认定等等都需要遵从学术的标准,而非行政的逻辑。因此,教育行政,特别是高校内部行政要给学术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给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自由的环境。高等学校的行政不可能仅仅通过控制来实现教育目的,必须给人才培养活动、科学研究等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合理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运行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高等学校的运行完全以行政管理为中心,完全遵从行政的逻辑,“行政化”了,必然会影响高校职能的正常发挥。   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的学术发展方向。在高校形成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的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   4.高校行政化有着深层次的社会、体制等原因,若大学教育体制改革不与政治体制改革整体同步推进,将很难获得成功。进行高校去行政化的前方困难重重。   高校行政化最致命的问题是大学从内部开始糜烂。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教学方案等等,一律由行政官员主导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大学内部的所有竞争,都变成了对权力的争夺或者向权力献媚的竞赛。教授和教育家被边缘化。大学的肌体和灵魂就像烂苹果一样从内向外发生病变。大学教师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迅速改变。   高校行政化,实质上是全社会官本位意识及体制的产物。我们看到在大学管理系统内部,有着明确的行政级别划分。此外,还有将学术职位与官衔相挂钩的说法,诸如,讲师、副教授、教授分别相当于科级、处级、厅级等。在官本位体制内,这种对应便于学校同政府部门对话。这开始或许是一种无奈的“被适应”。因为如果不适应,就会与体制格格不入。但渐渐地,学校发现了“被行政化”的好处——有等级就有权力,有权力就有利益。于是,“被适应”逐渐演变为主动适应,乃至积极追求。   从行政控制的角度来说,高校行政化意味着把大学纳入了与政府对等部门平起平坐的位置。在官本位意识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很容易将大学行政化看成是对大学教育的重视和对学术的尊重,是一种“抬举”。然而,大学正是在被行政不动声色地“招安”的过程中,逐步丧失了办学的主体地位。政府对大学的行政管理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   大学行政权力是怎样获得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力量的呢?实际上,大学的行政权力是行政与学术两种权威的叠加。   在大学,谁都知道“教授”名头是个好东西,它是一块敲开学术权威不可或缺的敲门砖,因此,不少行政干部都想方设法弄一顶教授的帽子戴在头上。教授帽代表荣誉,是名;官帽代表权力,是利。教授帽和官帽兼得,那才叫名利双收,左右逢源。   因此,在大学任职的行政官员便可以占尽所有。他有的,教师没有;教师有的,他全都有。他既是行政领导。也是副教授、教授,甚至是硕导、博导。这样一来,他当然可以统治学术力量,必要时还可以完全“代表”学术力量。   高校行政化的一个伴生现象是行政管理干部的“教授化”、“学衔化”,这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表现突出。其结果,导致教授价值的稀释,并使大学管理服务和教学科研职能混同。“教授的滥化”不仅导致这一特定职称的价值严重缩水.也进一步削弱了大学教授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使之与大学的主导地位越离越远。   5.2009年夏,地处某老区的师院经历了一场火热的变革,以“项目主管制”为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学校在公布175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新职务时,除个别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还公布一个带“长”的职务外,其余干部全部被任命为“主管”。“科长”也被“干事”取代。一夜之间,带“长”的“官”基本没了。   该大学借鉴现代企业和国外著名大学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将全校事业发展计划与运行任务分解为175个项目,然后按照项目建立岗位并选聘主管。竞聘上岗的主管要与学校签订3年任期的合同书。在该师院的改革中。“项目主管”都是学校赋予指标性任务的顶层管理岗位,由此淡化了以往不同层级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175名主管就相当于175个“一把手”,学校每一项工作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第一责任人。在分配机制上,学校以主管实际工作完成量建立业绩考核标准和薪酬额度。学校也像企业一样.相应地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项目主管”制度的最根本原因是大学应该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来设计办学体制。学校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改变不适应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   实行“主管制”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原来学校要起草一个文件,先是院办交给负责部门的正处长,正处长交给副处长,副处长交给科长,科长交给副科长。副科长再交给一般科员。实行扁平化和契约化管理后,这件事情直接交给相关主管就行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按照国外高校的经验,扁平化管理在让学校运转得更快的同时,易带来盲目决策等问题。在具体实践中,该师院各行政单位、二级学院逐步形成了与“主管制”配套的运行机制。如文学院制定了主管牵头建立班子、制订方案,主管贯彻落实的方针,建立了党委决策、行政落实、院务委员会监督的机制。   淡化行政级别的高校,如何与外部行政化的社会对接?单兵突进的高校“去行政化”能走多远?这是许多大学校长深感忧虑的问题,也是师院“主管制”改革面临的最大瓶颈。   “目前还无法完全‘去行政化’,但是我们的改革走出了第一步。”从2000年开始,经历了3次管理体制改革的某地师院,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而现在的“主管制”从减少管理层级、淡化行政级别开始。已迈出了最艰难、最可贵的一步。   6.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钱学森之问”,却指到了当代大学教育的痛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循着钱老的疑问重新审视今日大学:人们发现我国的大学已经高度“同质化”,大家迫切盼望出现一些类似加州理工学院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目标和定位就是要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从一张白纸开始为我国试办一所人民理想的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SUSTC)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承载着探索中国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重任。学校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一步到位按照亚洲一流标准组建专业学部和研究中心(所),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模式,建成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出任创校校长。2011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首批入学的45名学生全部放弃高考。   南方科技大学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创办。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心要创办一所高水平新机制的科技大学。以适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开辟另一条办高水平大学之路,有利于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探索。专家组还建议深圳市政府加大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力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南方科技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体制。   南方科技大学的基本方略是:实施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三重螺旋模式,将人才培养、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技巧是,不要求学生的考分,但是一定要有特长,而且特长一定要精,且具备高素质。   7.教育改革说了很多年,但今天人们对教育的现状仍然不满意,其根本原因,就是以前的改革都是在原有的框架内进行的,都是在教育资源高度垄断的背景下进行的,南科大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现有体制的约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增量改革”,因此,不管成功与否,这都是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行动。这样的改革,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全社会的支持。朱清时在南科大的改革,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如果能成功,那将是中国教育之幸,如果失败了,中国教育家的改革梦想就有可能从此了断,那将是中国教育的大不幸。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明确提出“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言语表述上,教改与南方科大的办校精神是一致的,理应是积极倡导的。南方科大对教改是重要补充。 以“去行政化”、“教授治校”为使命的南方科大筹办3年,仍拿不到招生权。无奈之下,南方科大决定在不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拿不到“招生证”,原因在于南方科大希望一步到位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而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设置得按部就班,先从大专做起,然后是学院、大学.以及再后面的硕士、博士学位点。2010年12月15日南方科大官方网站刊登出校长朱清时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信中宣布,要建立首个实验班,信中还说要想创办一所新的高校,只能先办大专或学院,若干年后,办得好的,经评审合格再升成大学,然后再一个个地申请硕士、博士,几十年后才可能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所以尽管时间紧迫,但依然决定坚持招生。可行的教育规律让步于“拍脑袋”的行政规律,这样,一心想“去行政化”的南方科大反而遭遇了“行政化”的当头一棒。“去行政化”不是一个小小的南方科大所能挣脱的。   三年前,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建设课题组曾发表报告《当今世界大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建设的启示》表示,南科大应当效仿香港科技大学——十余年发展即变成世界一流。报告给出的核心方案是“争取与教育部共建,以取得教育部的政策支持,把握目前高校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尽快进入国家建设世界知名大学的梯队。在博士硕士学位点设置、招生培养、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高教改革等方面,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中国高教改革树立一面旗帜”。现在,与教育部共建并未实现,资源背景优势没有,政策支持未达预期。南科大的“高校自主权”却前所未有的完整,从招生50人起步,它所获得的地位和意义,已经超越想象。无论成败,它已经写入历史。   作答要求   一、请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二、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对文中“在中国的高校,实际上已形成一个官僚阶层”这一表述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三、认真阅读“给定资料7”,简要回答下列两题。   (1)请从政策角度出发,对南方科技大学拿不到“招生权”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要求:分析思考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字数不超过200字。   (2)从实践出发,简要概述南方科技大学如何应对拿不到“招生权”这一问题的。   要求:分析思考条理清楚,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200字。   四、分析给定资料,就高校如何去行政化提出对策。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   五、阅读给定资料,以“高校去行政化”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1.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二是大学内部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三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被弱化。要解决这一问题,从大学外部来看,要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以保持大学的独立地位,去掉官本位的行政思想;从大学内部来看,要切实建立起并发挥好学术组织的作用,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实现权力的制衡。 2.“在中国的高校,实际上已形成一个官僚阶层”是指高校的管理体制高度集中,官员权力过大.出现了教授与官僚一体化的现象,也被称为高校行政化。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高校管理体制不合理助长了官僚阶层的形成;把官阶作为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的筹码;高校经济、名誉等利益趋官僚导向。高校的行政化必然会影响高校职能的正常发挥,也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去行政化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3.(1)南方科技大学希望可以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开辟另一条办高水平大学之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体制。但是,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设置得按部就班,先从大专做起,然后是学院、大学,以及再后面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南方科技大学的愿望和我国教育部的规定明显是不相符的,教育部无法对于南方科技大学作出一个批复.这就是南方科技大学一直拿不到“招生权”的主要原因。 (2)以"去行政化、教授治校"为使命的南方科技大学筹办3年仍然没有拿到招生权,针对这一问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考虑到如果走教育部的途径先办大专、学院,若干年后办得好的话,评审合格再升成大学,然后再逐一申请硕士点、博士点,这样要等几十年后才可能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时间过于紧迫。为此,南方科技大学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决定绕过教育部,进行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回归大学应有的办学自主权。 4.高校的去行政化应该从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两个大方面入手:   从学校外部来说,一是要去掉学校的官本位思想。高校是教育机构,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二是要减少政府对学校的干预。政府是服务性的机构,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作用仍旧是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而不是过多参与高校的日常工作。政府要树立服务型的行政观念。   从学校内部来说,一是要把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发挥出来。学术委员会要发挥好学术组织的作用,制衡行政权力,确保其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二是教代会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保护教职工的权利,保证教职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平等参与学校事务。 5.高校去行政化是迈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谈到,少年强则国强。他把国家的未来寄托在了少年身上。要想做到少年强.最根本的就是发展教育。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换句话说,教育强则国家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在逐年的上升,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今年“两会’’很多人代表都提到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高校的行政化.否定了老师和学术的主体地位,使大学按照教学科研规律自主办学和管理创新的空间变窄.从而迫使那些真正追求教育工作和学术创新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断边缘化,并滋生高校领导腐败的现象。   高校行政化问题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教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手段,使行政力量介入大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大了政府对大学的控制和大学对政府的依赖。同时,行政官员担任高校领导的现象明显增多。二是大学内部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大学内部资源由行政权力而非学术能力决定配置,行政部门决定重要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互相转化,缺乏有效规范。学术部门权力被弱化,阻碍了高校学术研究的发展。三是教职工代表大会权力的削弱。在一些学校,教代会徒具形式,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一些高校负债几亿到二三十亿,教职员工却不知道。最基本的知情权尚得不到保障,更遑论参与管理和监督。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不但是要去掉存在的行政级别,更是要去掉行政级别背后的行政本位、官本位的思想.让高校的发展回归到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轨道上来。这才是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首先,高校去行政化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工作有效进行,实现教育目标。其次,高校要树立服务型的行政观念,去掉“官本位”的行政管理思想。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达成。再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服务于高等学校的发展。通过法律手段和政策手段对高等学校进行宏观调控,还高校办学自主权。此外,高校内部要切实建立起并发挥好学术组织的作用,制衡行政权力,确保其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最后,要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高校去行政化举步维艰。南方科技大学的成立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开始。虽然不知道南科大的未来如何。但大学去行政化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4.

访客
邮箱
网址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文案
  • 自动写小说
  • 马上扫码让Ai帮你完成工作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论文
  • 自动写软件
  • 我不是人,但是我比人更聪明,我是强大的A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