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都去过建筑不太密集、绿地比较多的郊区吧在炎热的夏天,从市中心到郊区,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郊区比市中心感觉要凉爽。 师:是的,郊区的温度平均要比市中心低3℃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导出城市热岛效应)教师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 师:从图上可以知道气温曲线总体是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但在郊区居民区出现两个次高 点,还有在离市中心两边距离差不多的商业区和公园中,商业区的温度明显高于公园。 [承转]从这些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一下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吗 生:略。 师: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等温线图上,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承转]为什么城市中的温度会高于郊区呢也就是说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 (1)对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10分) (2)该教师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内容的教学尚未完成,如“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请按照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写出尚未完成内容的教学过程。(10分)
(1)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人手,运用案例,采用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兴趣,然后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归纳“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体现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 (2)“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城市景观图,一幅是郊区景观图。根据图片,请同学分小组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展示图片时要引导学生从地面覆盖物、大气环境、人为热量等几方面去对比城市景观图和郊区景观图,同时可展示更多的关于城市和郊区的图片,让同学们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刚才各小组的发言都很好,大家提出了很多原因,但归纳起来,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①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师:城市内有大量人工建筑物,地面基本被硬化,而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比如夏天里.草坪温度为32℃,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是高达63℃。学生听讲并思考。 ②城市大气污染 师: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学生听讲并思考。 ③人工热源的影响 师: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都要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从而转化为热量。 学生听讲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