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承载力”的图文资料,设计一个教学计划,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材料二?图为某版本地理课程中“环境承载力”的部分内容。 探索 地球承载力有极限吗 下图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对世界未来趋势的预测。 思考:图中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环境承载力 地球只有一个,它能够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资源是有限的,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我们称为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如果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造成对某些资源的利用过度,削弱环境的再生产能力,使整个生态系统退化,甚至遭到破坏。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也是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来进行。 学习指南 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极限吗? 地球能容纳约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注意分析两者的差别,也注意两者影响因素的差别。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引入稻草理论,并提问:如果把地球比作骆驼,把人口比作稻草,不断增长的人口能不能把地球压垮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方式设置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 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观察计算机模拟未来趋势图,讨论途中反应什么问题?你怎么看? 【师生总结】: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学生探讨】:达到环境承载力时,人口数量怎样?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值,后果会怎样?此时人均消费水平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环境承载力是个警戒值,它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因此只考虑人的生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地理图示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2.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学生活动二】:写出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自然条件并相互交流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写出阳光、空气、土地、淡水等自然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的估算方法,总结自然条件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