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 问题: (1)在3H、14C、32P、35S(正常为1H、12C、31P、32S)等4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应分别选择含_______的培养基和_______的培养基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6分) (2)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3分) (3)如果图示中的噬菌体标记的是蛋白质,那么最后一步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P元素为_______、S元素为_______。(6分)
(1)35S;32P (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31P;32S 解析:(1)蛋白质中含有 S 元素,不含 P 元素;DNA 中含有 P 元素,不含 S 元素。因此使用 35S 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 壳,用 32P 标记噬菌体 DNA。 (2)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得离心操作之后,上清液大部分是噬菌体,沉淀物多为 细菌菌体。 (3)若图示中的噬菌体标记的是蛋白质,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而子代噬菌体 合成 DNA 和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来自细菌,这两者都没有被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所含有的 P 元素和 S 元素分别是 不具有放射性的 31P 和 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