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进行“常见的酸和碱”内容的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酸和碱,并分析它们所具有的特点。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提问】如何通过化学方法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展示科学史料】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花的花瓣上,冲洗后发现紫色的花瓣变成了红色,通过进一步实验,波义耳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讲解】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探究活动】用酸碱指示剂判断常见的酸和碱。 【小结】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练习】判断物质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后的颜色变化。 【作业】家庭小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请回答24-24题 问题:(1)请分析该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教学设计意图。(6分) (2)请分析该教学过程中“科学史料”的教学价值。(8分) (3)请说明化学教学中“家庭小实验”应具备的特征。(6分)
(1)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是学生走进微观世界的第一步,该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此外,改部分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实验1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是对比方法的引导;实验2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是知识的铺垫。这样可以降低探究的难度。实验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 以上实验探究过程中才用了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抽象等科学方法。 (3)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 教师在讲授时并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将分子的性质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而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同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知识生成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