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同单元另外一篇课文为《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学习此类作品,要注意言语中的逻辑性,通过对散文中人物语言、行为的学习,体会说理性语言的艺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文言文中的行人辞令散文,应引导学生注意语言中的逻辑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语言艺术与实用效果等。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些常见的特殊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填空概括文意;分角色朗读,赏析人物的语言和性格;读写结合,融理解鉴赏与表达交流于一体。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确定依据: ①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②本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中的一篇非常重要的讲读文言文,应注重高一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通过积累文中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可以扩充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③《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中首屈一指的一篇文章,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中所传达地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④文中的烛之武只身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晋两国从郑国退兵。分析其行为,帮助学生体会烛之武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身的责任意识,激发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