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依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犹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摘编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问题: (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4分) (2)结合作者对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10分)
(1)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思想体系比读书建立的思想体系更系统。 (2)读书 ,是一种成长 ,我们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才能真正有所进步。思考 ,是一种创新 ,我们要不断思考 ,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 ,若能将 “活读书 ”与“勤思考 ”相结合 ,必能达到人生的 “金字塔”。我们要热爱读书 ,因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伏尔泰也说过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可以说 ,读书是通往天堂的阶梯。但是我们也不能死读书 ,读死书。书籍的世界千姿百态 ,我们要取舍有度 ,即鲁迅先生所说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将别人的思想吸收为自己的思想 ,而不是一味地咀嚼 ,要真正消化到灵魂深处。我们要将那看起来纷然杂陈、混乱不堪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整合吸收 ,而不至于因为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 ,攫夺了自己的正确观察力 ,也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这样真的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但是 ,我们不能否定思考的力量 ,正如作者所言,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 ,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 ,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 ,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 ,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思考 ,可以为我们打开原生态创新的大门 ;思考 ,可以使我们向没有开拓的文化领地、向新的巨人迈进一步 ,更可以使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善于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 ,读活书。善于思考 ,不断创新 ,那么 ,每个人的世界都会更加豁亮。乘着天使的两只翅膀 ,我们一定能翱翔高空 ,开辟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