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其所属产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之一。2018年年初,甲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根据董事会要求,围绕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牵头研究起草了《2018年度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建议书》。该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 (1)关注产业政策,化解过剩产能。为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产能”: ①对本年度拟上马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节能环保等事前评估,严禁开工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②对市场比较成熟、利润较为稳定的业务单元,继续保持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生产能力。 (2)创新营销模式,缓解库存压力。为有效应对公司产品大量积压的风险,建议采取下列策略“去库存”: ①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方式并购营销渠道较广、竞争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并将其整合为公司的销售分部; ②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模式。通过“协议买断”的方式将积压产品出售给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 (3)优化筹资结构,合理降低杠杆。对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显示:公司2017年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80%,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5%),且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继续通过“借新还旧”的传统方式融资,可能导致偿债压力大且带来其他潜在风险,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为了“去杠杆”,建议2018年度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弥补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 (4)加强流程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为控制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销售净利率,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降低成本”: ①在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守低价者中标的原则; ②强化预算刚性,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成本费用开支一律不予调整和批准; ③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传递给公司内部有关管理人员。 (5)突出创新驱动,补齐技术短板。针对公司研发力量不强、研发成果转化利用不足、专利技术保护措施不利的现状,建议采用下列控制措施“补短板”: ①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并与其签订专利技术保密协议; ②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 ③对具有重大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性能。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指出资料(1)中①和②项,资料(2)中①和②项的建议所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类型,并说明公司应如何选择和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2.根据资料(3),指出甲公司针对融资业务采用了哪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指出发行股票应重点关注哪些风险。 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分别指出资料(4)和资料(5)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逐项说明理由。
1.(1)资料(1)中事项①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为风险规避。 资料(1)中事项②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为风险承受。 资料(2)中事项①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为风险降低。 资料(2)中事项②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为风险分担【或:出售】。 (2)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拓展情况、整体风险承受度等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在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2.(1)甲公司针对融资业务采用的业务风险分析方法为:行业标杆比较法【或:行业基准法】和情景分析法。 (2)发行股票应重点关注的风险包括:发行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公司控制权风险等。 3.资料(4)的不当之处①:“在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守低价者中标的原则”的表述不当。 理由:公司选择供应商应当综合评价其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信息。 资料(4)的不当之处②:“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成本费用开支,一律不予调整和批准”的表述不当。 理由: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或:违背了适应性原则】【或:预算控制应遵循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资料(5)的不当之处①:“组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熟悉研发内容的核心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验收”的表述不当。 理由:公司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或: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或:违背了制衡性原则】。 资料(5)的不当之处②:“对具有重大创新的产品,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时间抢占市场”的表述不当。 理由:研究成果的开发应当分步推进,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