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社会学习理论,谈谈自己作为教师对儿童性别定型化能够产生的影响。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往往还会受到世俗偏见的对待,不少教师总认为女孩子听话、安静、文雅,但是脑子不够灵活,喜欢死读书;男孩子虽然调皮捣蛋、好动,但是脑子灵活,聪明。一些老师常常对女孩的某些消极的个性特点加以鼓励,而对男孩的某些积极的特点加以批评甚至惩罚。教师对男生的批评一般多于女生,所以在小学里,女学生学业成绩往往超过男学生,担任班级工作的女学生多于男学生。这可能也是造成男女性别差异的一个社会原因。到了中学,往往男学生的成绩要比女学生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反馈类型与男女学生对失败反应关系的研究可能对解释这个现象有一定帮助。一些教师在女学生解决课题遇到困难时,往往把它归结为女学生无能;男学生发生同样的困难时,教师则认为是学习动机问题,是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样两种不同的批评在男女生那里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女学生感到自己学得不好是因为自己是女的,智力水平本来就比男生低,于是就自暴自弃;而男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这类批评并不太介意。渐渐地男女学生根据教师及其他人对自己成功和失败作出的不同反应与归因,改变了原来对自己的看法,也改变了原来自己的行为,各自发展所谓适合自己性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