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变革后的代表作,主要具有意识流中的以下写作手法。1.内心独白。在《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采用第一人称从个人内心出发,通过主人公自己的感情流露来展开叙述。大量的内心独白手法的使用消减了作者对作品文本的干预,使作者超离于作品之外,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2.自由联想。在《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第一次猜测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时,便联想到“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主人公这一系列的联想看起来似乎是天马行空,但他们之间是有具体的联系的。这些“细小的、奇异的、倏忽而逝的印象”才最真实的反映了主人公当时的思绪的状态。3.时间蒙太奇。在《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主人公由现在回到过去,又连接着未来,使得整个小说在时间蒙太奇的作用下变的交错朦胧,似懂非懂。4.打破传统模式,注重人物内心意识,不重情节。在《墙上的斑点》中没有情节,没有背景,没有时间,没有具体人物,没有冲突,作者只是抓住主人公一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的一瞬间的感受和思维意识。5.打破传统的平行叙述方法,多为发射状。伍尔夫的放射状的叙述方式就是以斑点为起点,以6次不同的猜想向6个不同的方向散射开来,而围绕着6次猜想的联想就填充了射线之间的空隙,最终便形成了以叙述“斑点”为圆心的一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