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1)语文教学中要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教育。尽管语文课文里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但自发的教育仍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语文的思想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的,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严肃对待讲授的每一篇课文和每一次读写训练,恰到好处地用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去启发、引导他们,使之在接受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认识能力。(2)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和恰当的写作方法表达出来的。不引导学生具体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和恰当的写作方法,只是以概括文章的要点代替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感悟,就难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更谈不上以课文丰富的思想感情感染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学习表达。学生不仅体会到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有教育意义,而且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怎样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样,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受到教育,又借鉴了写法,提高了作文能力。(3)思想教育重在潜移默化。思想教育是一个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长期过程,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小学语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是散见于一篇篇课文之中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思想道德等学科的思想教育,它不是直接灌输的,而是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靠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的。同时,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特别是思想教育,更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道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使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