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读书。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好的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聚精会神,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抱定不读懂不罢休的决心,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简言之,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专心读书的习惯。若能如此,心不在焉、囫囵吞枣等不良习惯就会被克服。认真读书的习惯愈巩固,阅读的效果会愈好。
(2)一边读一边想。“熟读精思”“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于思”,是我国传统的经验。读书离不开动脑思考。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阅读。因为从本质上说,阅读主要是靠思维接收文章的信息,思维是影响阅读效果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3)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动笔的重要性。读书动笔的要求包括“圈、点、勾、画、写”等。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在书中勾画、圈点,有助于帮助抓住重点,深入理解;通过在文中批注或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对语文功底比较好的学生,还应当要求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写简短的读书笔记。这一习惯的培养一开始比较困难,学生会觉得麻烦,因此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旦尝试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就会形成一种自觉,长此以往,读书动笔的习惯就会养成。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
(4)主动克服阅读困难。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是属于语言文字方面,有的是属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方面的。这就需要学生不怕困难,并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如,翻查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调动自己知识储备,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和困难。在这种自觉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砺,阅读的信心和意志得到增强,阅读的能力得到提高。
(5)使用工具书阅读。培养学生读书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对学生的人品,将来生存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要么会问老师或其他人,要么置之不理,长期这样,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收获就会大打折扣,以至于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学生见过几次也不知其音不明其意。
(6)预习。预习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一条重要途径。开始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的方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或检查预习时,还要对预习的方法进行点拨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逐渐帮助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如果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不待老师布置,便能按预习的要求、自觉主动地预习,就初步有了预习的习惯。
(7)自觉读书。培养自觉读书的习惯就是要求学生把阅读习惯化、生活化,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要求,一开始要作为学生每天必完成的作业一样对待,如要求学生做到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读书,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习惯也就成自然了;二是要考虑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学生喜欢的;三是要求家长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在家庭自觉读书的生活习惯。自觉读书的习惯贵在坚持,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
(8)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前人积累的读书经验。它既能克服遗忘,又是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学生在阅读新内容遇到新问题时候,如果善于联系旧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这就需要养成复习的习惯。有的学校提倡“读回头书”。这样做对于加深理解和增加积累十分有益。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有利于包括语文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P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