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儿童饮食行为障碍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喂食障碍,通常多发生于婴幼儿和童年早期。在进食充足、养育照顾良好,无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常有拒食和极端追求新奇的行为障碍。从临床所见,这类行为障碍多半是由于家人强迫进食导致的小儿进食行为异常,近年来并不鲜见。研究者在对35例5-6岁具有此种行为障碍的儿童实施了消退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2)临床资料

选择严格遵守治疗计划的35例5-6岁独生子女作为观察对象。女童

欢迎免费使用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提升学历,成考自考报名,论文代写、论文查重请加客服微信skr-web

阅读下列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儿童饮食行为障碍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喂食障碍,通常多发生于婴幼儿和童年早期。在进食充足、养育照顾良好,无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常有拒食和极端追求新奇的行为障碍。从临床所见,这类行为障碍多半是由于家人强迫进食导致的小儿进食行为异常,近年来并不鲜见。研究者在对35例5-6岁具有此种行为障碍的儿童实施了消退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2)临床资料

选择严格遵守治疗计划的35例5-6岁独生子女作为观察对象。女童21例,男童14例。由于娇生惯养,这些儿童从幼儿至就诊时每逢用餐均由老人或父母喂食,一旦不吃,随即强迫进食,35例均有由于强迫进食而引起逆反的行为。有半数儿童每到吃饭时便远离饭桌或躲藏起来。逼其进食则出现恶心拒食,其中有7例患儿常在饭后有反刍行为。另18例儿童在被逼进食时常哭闹,拒绝家人喂食,自食速度慢而少。全部患儿均经多个医院诊治,给予补锌、助消化药物及各种营养品等均无效果。35例儿童均为足月顺产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未患过较重的疾患,也未表现出愿意从非抚养者那里取得食物,家庭经济情况及居住环境均良好。身高、体重正常,精神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没有足以解释拒食现象的器质性疾病。

第一,治疗方法。
此类患儿主要是由强迫进食导致的偏离行为,故采取自然消退法。具体做法:
(1)首先对家人说明强迫进食的坏处,使家人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喂食障碍是由于强迫进食所致,以征得家人对该症的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强迫进食行为。
(2)禁止强迫进食,并告诉小儿在一定时间内上桌吃饭,如不主动上桌,家长不予理睬,不予暗示、不叫、不催、不强喂。
(3)全家进食完毕后,不要问小儿是否要吃饭,要坚决地将全部饭菜撤掉,在下次饭前不再进食。
(4)家中不要放置小儿可随手拿到的食物。
(5)家庭所有人员以及与其交往的亲戚朋友均采取一致态度,在治疗计划实施中,任何人不得表现出有碍治疗方案的任何举动。
第二,治疗观察方法及效果。

第三,行为障碍程度的划分。
本组患儿根据食欲降低的程度分为:无、极轻、较轻、中度、较严重、严重六级,家人根据小儿近一个月来食欲情况的总体水平,评出20例患儿较严重,15名严重。
①治疗时间
对18例患儿(8例严重,10例较严重),实施持续1个月的消退治疗。对17例患儿实施ABAB设计治疗(7例重度,10例较严重),在最初10天实施消退疗法,随后10天恢复强迫进食,最后10天又进行消退疗法治疗。家长每10天总评一次,标出食欲等级,并来门诊求治指导。

②结果
18例持续治疗者于5-7天即有初步效果,10天评定时已有患儿由较严重和严重变为中度。一个月终了时均可自动进食,等级为极轻。ABAB设计组的17例患儿10天总评时,变为中度者15例,1例由重度变为较重度,按研究计划撤销治疗并恢复强迫进食10天后,除2例仍有良好自食习惯外,余15例又恢复原来基线水平。当恢复治疗(最后10天)后自食情况又逐渐好转。最后总评时2例变中度,15例变轻度。

依据斯金纳的行为消退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研究者采取消退方法治疗饮食行为障碍的原理及策略。

(1)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行为发展理论除了塑造某种行为之外,还可运用于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就是某种行为的消退。所谓消退,正好与强化作用相反,是指撤销促使某种行为发生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概率。

(2)儿童进食问题令很多家长倍感焦虑。这个案例所述的研究选取了35个孩子,他们都是由于被家长强迫喂食引发了饮食行为障碍——条件反射性拒食,逐渐发展成为厌食,甚至一见到食物就恶心、呕吐,有的害怕食物,逃避进食。这是一个已经习得的操作性行为。

(3)基于对该行为原因的仔细分析,研究者认为饮食行为障碍的强化刺激是家长强迫喂食的频繁出现。研究者采取了消退法,纠正这些孩子的饮食行为障碍。而消退法的关键是消除造成强迫进食的原因,所以必须劝说家长不要对小儿强迫进食,要养成自动进食的习惯。消退法对因强迫进食引起的饮食行为障碍有一定的疗效,参与研究的患儿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应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时,大多数人会采取批评、教育,甚至是惩罚的方式,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取得暂时的效果从而制止不良行为,但很难真正减少儿童的不良行为下次发生的概率。而消退方法对于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则是非常有效的。该案例也显示,消退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操作性行为的强化物事件,然后逐渐减少或取消强化物事件,以减少该操作行为的出现概率。

访客
邮箱
网址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文案
  • 自动写小说
  • 马上扫码让Ai帮你完成工作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论文
  • 自动写软件
  • 我不是人,但是我比人更聪明,我是强大的A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