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张老师新接手的大班上有些孩子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他们常常表现出双臂夹紧、身体僵硬、揪自己的衣角等行为与神态。张老师了解到是因为以前幼儿的表现和展示机会较少,许多幼儿羞于当众表达。因此,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前期的故事会、才艺表演等形式的锻炼,孩子们已经摆脱了羞涩和胆怯,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讲述,更不满足于只在班级小圈子里的表现,他们希望能表演故事,并得到更多观众的支持、帮助。于是,一个新的创意一一“家园联谊故事表演会”诞生了。
有了创意后,张老师便和孩子们一起来做策划和准备工作:准备新故事、制作宣传海报、设计邀请函、征集家长意见、商讨会场布置、确定人员分工……在大家精心策划下,故事表演会如期举行。整个活动过程中到处可以看到忙碌的身影,接待的、摄影摄像的、计分的、主持的……所有任务都由孩子和家长承担,他们各司其职,忙而不乱。“演员”更是不负众望,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孩子的表现得到了大家充分肯定。
故事表演会结束后,园长给孩子们颁发了奖状,有最佳表演奖、最佳选题奖、最佳设计奖,还有最佳制作奖、最佳进步奖等。孩子们激动万分,而园长发表的活动感言和“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真心祝愿,更使在场的所有人感动不已。
在故事表演会上,孩子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主动、自然、自信,学会了共同协商、探索,不怕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总之,故事表演会使孩子们充满了阳光、充满了自信。
结合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创设丰富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创始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2分)基于该理论,只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某种行为产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就能够发现相关的环境要素;同时创造适宜环境,提供恰当刺激,可以塑造和修正行为。(2分)
(2)幼儿园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幼儿园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适宜的环境,对儿童知识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品格的养成,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3分)
(3)上述案例中,带班老师接手新班时发现孩子胆小紧张,经过了解和分析,发现是之前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表达和表现的机会,环境中缺少适宜的刺激引发孩子相应的行为。于是老师计划通过讲故事入手,给孩子提供表现机会。但由于这一活动并不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最后调整为才艺表演的形式,让儿童在当众表演中,逐步激发并提高了其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促进了孩子的学习与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