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3)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4)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5)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6)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7)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 (8)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9)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写于1883年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私敌”是什么意思?马克思没有私敌,说明了什么?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恩格斯是怎样论述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贡献的?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者不但善于在叙述和议论中抒情,而且善于使用形象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议论。请说明下面两句话在这方面的特点及其作用。(1)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2)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4、马克思逝世,“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什么?
5、结合提示,说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中第4自然段开头的“不仅如此”对承上启下的作用。第6自然段开头说:“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里的“这样”、“这”指什么?作者认为什么对马克思来说才是“主要的”?6、“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私敌”指纯属因个人私利发生纠葛而结下怨仇的人。马克思没有私敌,说明马克思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的品德和情操是很高尚的,他具有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共产主义者的崇高襟怀。他不会,也不曾因个人恩怨与他人结下仇恨。他胸怀坦荡,已超脱了世俗的局囿。他获得的是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他面对的只是他所反对的作为阶级整体的阶级的嫉恨。
2、恩格斯先总提一笔,用“不可估量的损失”概括评价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极为巨大的影响,又用“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语义深长地说明了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斗争中的伟大作用。接下去,恩格斯精炼、准确地总结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同时高度评价了这两个发现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后恩格斯高度赞颂了马克思超人的天才与成就,特别是采用了“该是”、“已经是”、“甚至”等一系列连接紧密的词语,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恩格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贡献,是用强调语气表述的。恩格斯用“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这些句子描绘出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的科学家的精神世界,进而指出他一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又无比钦佩地评价了马克思革命斗争实践的最杰出成就——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指出这是马克思全部活动的顶峰。
3、(1)恩格斯不直接说马克思逝世,而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不到两分钟”表现出恩格斯深感遗憾的悲恸心情。“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说明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工作到最后一息,同时也再现出这位伟人庄严神圣的形象。所有的用语,都饱含着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切哀悼和衷心爱戴。(2)用“豁然开朗”来表现“剩余价值”理论的真理光辉;用“黑暗中摸索”来说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一直未能找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两个词语相反相成,一方面形象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理论的真理光辉,一方面概括地评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社会主义批评家的研究状况。
4、这个“对比”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比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5、“不仅如此”,承上是指马克思在历史科学上的发现,启下是接马克思在经济科学上的发现。由于两段都是论述马克思的理论贡献的,所以用这样的词语过渡,便密切了两段之间的联系。又由于这个词语是递进关联词,所以也提示了下一段的理论贡献更是非凡。使用这个词,增强了文章内容上的条理性和语气上的承接感。第6自然段开头一句话中的“这样”是指马克思伟大的理论贡献和马克思卓越的天才,即“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是指理论研究本身、卓越才能本身。“主要的”是指马克思的革命家品质。在科学研究上,他重视的是科学对历史的推动的、革命的力量,特别是马上可以由精神转化为物质的革命力量。“主要的”还指马克思全身心地注重革命实践的革命家品质。马克思一生以种种方式参加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6、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