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日前表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动力强劲,应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合力,破除基础设施投融资瓶颈。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投资持续低迷,这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人士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上指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即使在城市,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也仅相当于欧洲的三分之一左右,要达到欧盟的水平还有1万亿美元的投资空间。从供给方面看,中国基建技术水平较10年前进一步提升,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低廉;从需求方面看,发达经济体需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增长,从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
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破除基础设施投融资瓶颈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一方面,在政府债务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除直接提供资金外,还可通过财政贴息、设立基金、投资担保等间接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增信和杠杆放大作用;另一方面,要打破垄断和各种形式的准入壁垒,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和投资保护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在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融资模式创新,疏通融资渠道,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以购买、承销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吸引中长期资金及外国资金进入。
(材料来源:新华网)
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及其改革走向。
(1)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支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2)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适当维持基础设施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依靠科学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基础设施的运营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向社会集资,有利于拓宽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必要时可以用银行贷款。
(5)允许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有利于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为以公有资本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的必要补充。P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