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务输出是在过去外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管理上,仍带有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特征,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多头对外,政出多门。外经贸部、外交部、公安部等各执一头,条块分割,没有统一协调和战略思考。经营外派劳务业务的企业纷繁复杂,除了对外劳务合作主管部门审批的以外,劳务部门所属的境外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外贸和办理护照的机关也批准成立了一些民间劳务输出公司,甚至个别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的公司和个人,也在经营劳务输出业务,各公司之间竞相削价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层次多,一个劳务输出项目,从申请到立项、政审、申办护照等,往往需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把劳务人员送往国外工作地点,贻误了时机,降低了劳务输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了劳务成本,并且给一些以劳务输岀名义骗取钱财的公司和个人留下空子,给我国劳务输出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其次,我国至今没有一套完善的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同时,我国现有的有关劳务输出的一些法规也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一旦出现劳务输出争端,就显得束手无策。
我国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总体说来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能够派往国外的也大都是普通的劳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外语能力差,对国外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不及国外的劳务人员。例如,流入美国的外籍移民中有3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近年来,因派岀的劳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外国雇主遣返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很坏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我国劳务输出一直由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公司所垄断,严重缺乏民间组织的参与和补充, 很难适应当今国际劳务市场需求小规模、多层次、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上也不太灵活。亚洲许多国家在劳务输岀的实践中均建立了政府机构、非官方机构和个人三种渠道并重的举措,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孟加拉国这四国的官方劳务输岀渠道所占的比重分别仅为4.6%、7.4%、0.9%、3.3%,其余均为民间和个人渠道。
【问题讨论】结合上述案例材料,运用教材中的相关专业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答:存在问题如下:(1)我国劳务输出事业起步较晚,观念尚保守。在管理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特征。劳动力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这种传统理念使得在国内建立一个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受到很大限制。
(2)管理水平低下。各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协调理顺,“多头管理”现象突出,企业管理秩序较为混乱。
(3)法制不健全。我国至今没有一套完善的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有关劳务输出的一些法规也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4)劳务输出人员素质偏低。表现如下:外语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劳务人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智力型劳务(技术型劳务)输岀占比低。
(5)我国劳务输出一直由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公司垄断,缺乏民间组织的参与和补充。
对策如下:(1)完善中国对外劳务输岀的部门管理体制。①强化商务部宏观统筹管理。②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③对经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
(2)加强劳务输出立法,借鉴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立法经验,做到有法可依。
(3)提高对外输出劳务人员的素质。①提高学历层次与语言能力;②推进对外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培训和储备合格外派劳务人员;③健全培训体系,多方面培养人才。
(4)鼓励民间组织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