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准备好了吗?
根据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的月底统计。截止到2016年8月31日,本年度提出的难民申请已经达到56万余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4.1%. 德国政府对于处理难民危机的自信在于问题的短期化预期。在难民涌入的时候,德国政府一再宣称,根据《日内瓦公约》,即使是难民,只享有三年的临时保护,战乱结束后应该返回自己的国家。德国政府对此是有之前的经验参照的,因为1990 年代从前南斯拉夫前往德国的难民中,据称有70%已经回流。如果按照这一 政策预期,百万难民最終也只有30万左右滞留德国,而且留下的,应该是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对于德国日趋减少的劳劳动力则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这种估计显然有些过于乐观了。与之前的前南斯拉夫难民相比,在难民的三大来源地叙利亚、阿富汗与伊拉克,虽然迁移原因都是由于战乱,迁出国与进入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足以让入境的难民留在德国,谋求长期化的身份,何况难民中的经济移民也不在少数。可以预计的是,难民的移民化甚至谋求国民地位的长期倾向难以避免。对此,一个短期化的难民政策显然难以奏效。
紧接的问题是,如果难民移民化,德国政府准备好了吗?五十年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德国的移民政策还是没有准备好。
资料来源:《环球经济评论》,刘群艺, 2016年10月 10日。
结合上述案例所给材料,运用课本中的相关专业知识讨论下列问题:
(1)德国现行的居留许可制度内容。
(2)德国政府外籍人管理中的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
(1)德国的居留许可制度是以外国人入境管理法及有关欧洲社会宪章,欧洲的人权协定为依据,由德国内务部外国人管理局监督执行。居留许可制度严格限制了非欧共同体成员国的外籍劳动者在该国就业。德国政府规定:以旅游为目的、在该国停留不超过 3 个月者,入境时不需签证。但入境后,若想从事有收入的工作,即使停留期不足 3 个月,也必须到德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签证。居留许可制度包括居留许可与居留资格两大类。
(2)现行德国政府外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多重管理造成局部失调;二是外籍劳动者本身缺乏回国动力。尤其是对于难民身份,德国良好的综合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吸引力。